我校组织两地思政课教师赴河北阜平开展“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主题党日及专题调研活动
本网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2025年4月19日—20日,我校组织两地近三十名思政课教师前往河北省阜平县开展“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主题党日及专题调研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孙传新带队调研并指导工作。阜平县天生桥镇镇长周杰、我校驻阜平县龙王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赵怀璧陪同调研。
4月19日下午,老师们来到坐落于城南庄镇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及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重点了解了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构筑坚强堡垒、建设模范边区、夺取抗战胜利五个部分的展陈内容。老师们追溯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不忘老区人民牺牲,思考乡村振兴大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在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所说:“阜平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阜平和阜平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随后,老师们前往城南庄镇马兰村,参观了《晋察冀日报》报社旧址,并了解了邓小岚女士二十多年来持续投入个人巨资推动乡村振兴的事迹。邓小岚是《晋察冀日报》报社社长邓拓之女,1997年至2022年间,邓小岚女士帮助该村翻建学校、修路种树、改建水冲式厕所、救助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发展旅游等,还为马兰小学捐献了小提琴等乐器,义务为学生们上课。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44位来自马兰村的孩子用天籁之音演唱了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2022年4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追授邓小岚同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2023年3月4日晚,邓小岚被评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2024年12月,入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名单。
当天现场调研学习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保定)党总支书记李红霞主持召开调研座谈会。
孙传新指出,阜平是革命老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实践地,也是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典范。我校选择这里作为结对帮扶和调研实践基地,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示。孙传新对我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深刻认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续推进,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实践,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成果,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新意义;二是全面感知华北电力大学的使命担当。我校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立校之本,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部署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河北省相关要求,勇担使命,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进“四位一体”乡村振兴;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教师提出三点希望,要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将小故事与大道理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政策,要争做实践创新的排头兵,推动扶贫经验向教学案例、资政报告和育人载体的转化,要涵养躬耕教坛的师者情怀,做到心怀“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大地、坚持育人初心,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教学科研与育人实践。
会上,周杰介绍了阜平县脱贫攻坚成果及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果,赵怀璧汇报了我校近十年来驻村扶贫帮扶成果,王梦、梁田、齐秀强三位思政课教师分别围绕脱贫攻坚成果、学校帮扶实践及思政课教学与乡村振兴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
4月20日上午,老师们前往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继续调研。2012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踏雪前往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看望贫困群众,并在这里发出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在党的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通过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野生菌、硒鸽养殖等特色产业,借助电商平台扩大销路,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典范。最后,老师们参观了位于天生桥镇龙王庙村的河北国煦食用菌核心园区,实地见证科技赋能农民增收,深刻体会产业振兴的重要意义。
此次调研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生动的党性教育,又是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加深了教师们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理解,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为进一步开展校地合作推动乡村振兴及“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初审:马润佳 赵婧
复审:武昌杰 赵鲁臻 赵怀璧
审核:孙平 李红霞
责任编辑: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