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努力构建职业指导新模式并取得可喜成绩
近日,我校北京校部《大学生生涯规划与择业》、保定校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分别被北京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厅评为“北京地区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河北省普通高校职业指导示范课程”(京教毕指〔2013〕1号、冀教就业〔2013〕4号);学生处副处长李瑾入选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专家团(冀人社函〔2013〕59号)。学校多年来努力构建的全程化、专业化、特色化职业指导新模式初显成效。
近年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认真按照教育部、北京市、河北省主管部门的要求,以课程建设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是积极构建贯穿四年大学生涯的全程化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学校两校区针对不同年级特点,从大一至大四分别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大学生生涯规划与择业》、《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六门课程。同时,以“职业导航月”、“就业指导服务月”、“就业彩虹工作坊”、“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训练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情牵母校”等系列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是努力推进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学校通过参加教育部、北京市、河北省组织的培训以及与专业培训公司合作先后培训了一大批学工干部及授课教师。目前学校基本上所有的学生政工干部都接受过包括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中高级职业指导师、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导师、TTT课程、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专业化课程、河北省创业骨干教师在内的专业化培训,所有的授课教师均达到教育部等主管部门要求的“持证上岗”,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是突出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特色。学校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搭建了一大批包括友好合作单位、保定中国电谷、中关村软件行业协会企业群等在内的数百个各类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基地。学校通过连续开展就业见习、暑期职业体验、联合培养、“3.5+0.5”顶岗实习等系列活动,为学生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增强就业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学校职业指导新模式焕发出蓬勃生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北京市、河北省主管部门授予包括全国就业五十强、北京市和河北省就业示范中心等在内的二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将继续优化职业指导模式,创新职业指导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努力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