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电要闻
华电要闻

我校举办第三届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要求,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高质量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我校于6月21日举办第三届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聚焦AI时代下教育教学发展与变革,深入探讨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技术升级的新路径。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云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课程教材与实验室处处长刘永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正处级干部李惊涛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我校教务处处长刘崇茹主持。

a6cc33c4acb6fafd5601da1dcd9d5664_unpub_3692e218ba7e4c8c8cf477a7f893de45.png

刘云鹏对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及教师们表示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华电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华北电力大学紧随时代发展脉搏,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从创新教学理念、重构教学生态、提升教学质量、优化管理服务等方面不断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一是以智慧教学新环境赋能教学模态新范式。重构智能化教学空间,打造AI智慧教学平台。二是以智慧评价新方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建立“线下精准诊断+线上随机抽检”评价体系,创建智能考务新场景。三是以智慧应用新内容健全教学服务新体系。集成智能互通的本科教育教学8大功能模块,满足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多元需求。四是以智慧服务新模式开启教学服务新局面。建设智慧教学控制中心,全面把控全校教室教学运行状态。未来,学校将进一步部署AI智慧课程、全面提升师生AI素养与技能、建设两地同频互动的全息教室、开发一批数字化优质教材、打造未来学习中心等,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0.jpg

刘永强肯定了此次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教育部已召开三次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建成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推动慕课西部行,建设AI通识课体系等。他强调,当前亟需系统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推动“四个重塑”。一是教师角色的重塑,从“主演”转为“知识架构师”,点燃学生内驱力;二是课堂教学的重塑,终结单向灌输,构建师生机三元主体教学新场景;三是学习模式的重塑,建设问题驱动的未来学习中心,支持学生自主探索;四是学校生态的重塑,以数据驱动重构育人方式与管理机制。面向教育强国目标,不能仅停留在“AI+教育”表层融合,要坚持“应用为王”,最终回归激发学生创新内驱力的育人本质。

e29510e578d32d5d2e9e0b8d7b40fee8_unpub_e1340d25910d4200a0db1006bc7d5a64.png

李惊涛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联合四部门发布《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开启北京市统筹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新篇章。其中,推动建设人工智能+微专业,实现市属高校AI通识课全覆盖,布局未来数字学院并拟举办“学用研创”人工智能大赛。他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需坚持三大思维。一是创新思维,突破数字化转型认知局限,推动教育理念、模式和范式系统性重构;二是协同思维,以“主体、流程、业务、生态”四维协同推进全要素、全流程数字化,构建发展新格局;三是系统思维,强化硬底座、软实力、防护网系统建设,筑牢教育数字化生态根基。

e320a5897d2131fe39111cb868e11d63_unpub_94c6d11d78ef4d20a709d166d24f1e15.png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围绕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主题,厘清了数字化转型核心逻辑。他指出,在互联网与 AI 深刻变革文明形态的当下,需认清教育本质,以数字化转型应对新时代挑战,借助技术重塑教育全要素,以观念与机制转变为保障,实现教育公平、个性化与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终身学习战略。他强调,人工智能在解放生产力、提升决策效能、推动创新等方面价值显著,但其不具备自主意识与思维能力,存在依赖局限性,应追求人机平权共处。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核心要素正发生深刻变革。他进一步指出,完善转型路径需从建设数字基建、创新教学模式、开发数字资源、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而转型的关键在于实现观念和机制的转变。

463b030109b36f129682a1f25831f143_unpub_f49753d41e51482baa48907bac93672f.png

北京中医药大学未来学习中心执行副主任闫永红,围绕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背景与目标、方案架构与内容、实践成效与价值三方面,完整呈现了中医药数字化教育的创新范式与实践经验。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丹从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专业调整举措、专业培养策略和数智评价等四个方面,系统阐释了以“数智创新”重构专业生态的武大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副处长刘洪臣从把握方向、智慧赋能、创新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了哈工大专业、课程、教材、实践、师资、基建、生态及未来教学服务综合体的建设。刘崇茹从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服务两大维度,围绕资源供给、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管等方面介绍了华电的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探索。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刘清雅从数字化转型总体布局、数字化改革支撑系统和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等方面解读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及北化行动。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洱岽围绕AI赋能的课堂教学、AI赋能的教学创新、AI赋能的泛在式学习等方面介绍了教师如何实现“AI技术”与“立德树人”的双螺旋成长。

2291e48528640724b5926fb37a459bb5_unpub_84c2a009d47a44a6bb57fd820d8e0f0e.jpeg

会后,与会嘉宾实地参观了华北电力大学智慧教学控制中心,并进行交流探讨。 

c48ed6874d28bc7a41ac4a12d5683d0e_unpub_4ddf64f20a8248f49bec65c868a10b1b.jpeg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工商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京工程学院、东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等各地高校同仁,以及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各院系负责人及教师等共15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bf9a239895896f6a60660cb6aed31000_unpub_e7522afc94e841b9b48938caaf448c02.png

初审:王晓

复审:张硕

审核:刘崇茹

责任编辑:陈昀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