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成绩再攀高峰
8月20至22日,TI杯202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简称“电赛”)总测评在大连理工大学成功举办。我校18支参赛队伍共荣获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6项、省级二等奖8项、省级三等奖1项,获全国奖项的数量和比例位居北京高校前列。
全国总测评现场
北京赛区测评
自春季学期开学以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逐步开展全国电赛的动员与选拔工作,电工电子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称“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负责本次竞赛的校内承办工作。“MOS实验室”积极组织赛前宣传,举办宣讲会邀请往届获奖学生分享经验,中心老师赛前答疑、精心设计校内选拔赛。共有来自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等6个学院37支队伍121人报名参赛,经过校内专家评审最终确定18支参赛候选队。在长达数月的备战过程中,参赛队员们充分利用课余和暑假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训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各参赛团队提供了开放的实验环境、充足的元器件保障和系统的技术指导,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实践氛围。7月,中心指导老师利用暑假时间对候选队进行集中培训及真题模拟训练,为18支参赛队伍提供技术、场地、材料等多方面的支持。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领导都对电赛表示高度关注并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华电学子在全国电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在四天三夜的紧张赛程中,我校参赛学生沉着应战、合理分工,克服多重技术难题,最终提交多份高质量设计作品,展现出优秀的技术实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电赛宣讲及企业联合培训
参赛学生认真备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共同发起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电赛每两年举办一届,自1994年创办以来已举办17届,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极具影响力的针对在校本专科学生的学科竞赛。赛制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参赛队独立完成竞赛题目要求。命题以电子电路和集成电路应用设计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和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当下热门产业技术,设置了涉及模-数混合电路、嵌入式系统等现代电子技术应用的多样化赛题,旨在引导大学生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养成,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从赛题发布到制作完成,各参赛队在四天三夜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功能符合要求并具有功能扩展性的电子系统设计与制作,并在规定时间进行现场测试。学生们发挥聪明才智,展示出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创新的落地实践,将电子设计灵感转化为实际方案。
202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吸引了来自全国1161所院校的22586支队伍,共计67758名学生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通过集中测评、综合测评环节优秀参赛队伍齐聚大连理工大学进行了今年电赛的最终角逐。电赛的全国一等奖每个赛题每个高校最多只有两支队伍,因此该奖项的含金量极高,广泛被企业和社会认可。经全国电赛专家组严谨的复测评审和全国电赛组委会的批准,本届电赛共有404个参赛队伍获得全国一等奖,1150个参赛队伍获得全国二等奖。我校18支参赛队共获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2项,获奖数量(一等奖优先)位全国高校第29名,位北京高校第3名。
(注:数据来源自“嵌入式学习”微信公众号)
多年来,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在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指导下,将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以赛促学,以学强赛,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以赛促教,以教助赛,将竞赛融入课程教学,强化学科竞赛与相关课程建设的结合,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持续开展对本科生的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培养,不断优化建设创新实践平台,以MOS实验室为基地,完善“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培养机制,助力更多同学在科技创新实践中成长成材。
指导团队:孙淑艳、赵东、柳赟、丰俊、李尧
初审:吕语涵
复审:赵东 孙淑艳 孙清磊
审核:齐 磊
责任编辑:朱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