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二十四载不辍 院士为华北电力大学新生讲授专业第一课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教授以《能源转型与大学的使命》为题,为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2025级全体新生讲授专业第一课。这也是刘吉臻院士连续第24年为新生讲授该课程。
刘吉臻院士从能源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地位谈起,系统梳理了四次工业革命与能源变革的紧密联系。他强调,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当前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与发展必然。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推动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并围绕我国能源电力事业现状,指出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生动实例说明这些挑战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鼓励学生们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认识能源转型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明确自身在能源革命中的责任与使命。
刘吉臻院士回顾了学校历史沿革,并分享了学校在风能、核能、可再生能源等新兴学科建设中的前瞻布局。他勉励同学们要立大志、担大任,胸怀天下、心系祖国,追求全面发展,主动迎接能源革命带来的机遇,传承华电精神,筑牢专业根基,厚植家国情怀,在青春奋斗中成就自我、成长为栋梁之材。
课前,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汪庆华与刘吉臻院士就专业第一课进行了交流。汪庆华指出,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任务,要构建具有华电特色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刘吉臻院士作为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的战略科学家,为华北电力大学的发展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刘吉臻院士的专业第一课不仅是一堂能源革命形势政策课,更是一堂铸魂育人的“大思政课”,为全校教师提升育人本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了标杆。希望各学院借鉴刘吉臻院士专业第一课的宝贵经验,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着力培育能源电力领域的栋梁之材。
副校长刘威在主持活动时指出,自2002年起,刘吉臻教授矢志不渝坚守教书育人第一线,为新生讲授专业第一课,是全体华电人的榜样。希望学生们深刻领会课程内涵,主动把握能源革命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传承华电精神,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希望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争做“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当好青年学子成长的引路人。
刘吉臻院士的专业第一课是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开展新生引航教育的关键环节。2025级本科生李默涵说:“刘院士对专业领域的深耕坚守、对科研创新的执着追求,让我真切感受到科研的温度与力量,也摸清了专业前沿的发展脉络。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会把院士的谆谆教诲记在心中,把个人所学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相连,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用青春汗水浇灌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