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华电
媒体华电

【河北日报】着力打造公共机构合同节水管理的“河北模式”——合同节水算出生态“大账”

河北日报讯(记者苑立立 通讯员任树春)一纸合同节水能发挥什么作用?笔者从省水利厅获悉,前三季度,河北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17个,项目数同比增长70%,项目节水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

在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男生公寓卫生间内,纳米免冲洗小便器正让学校在节水“小账”上受益。“学校15栋男生宿舍共建设了920座免冲洗小便器,可年节约用水约30万立方米,年节水效益约192万元。”学校后勤管理处处长卢青松介绍。

学校是用水大户,投入大、管理难,学校改造升级节水设备动力不足。通过合同节水管理,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合同节水管理,即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单位签订用水合同,通过集成先进节水技术、提高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以分项节水效益方式收回投资、获取收益的节水服务机制。

2020年10月,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与河北尊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资源置换型“合同节水管理”协议书。根据协议,河北尊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筹资进行免冲洗小便器工程的建设、改造以及后期的运行维护,并以改造后收集的尿液作为项目投资及设备日常维护的回报补偿。

凭借资源置换型合同节水管理,学校和节水企业实现“双赢”。“我们减轻了经费支出的压力,节约了水量,还提高了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效益。”卢青松说,河北尊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通过收集尿液,在生物医药领域及农业生产领域进行资源化深度再利用,促进企业发展。

近年来,我省着力打造公共机构合同节水管理的“河北模式”,通过召开区片推介会、发布会等方式,支持鼓励节水服务企业推广“创新型合同节水管理模式”,解决财政资金支付难题。2022年,以创新型合同节水模式实施节水改造的大中专院校共23所,全年节水达680万立方米,节约水费约3780万元。

农村也是推广使用合同节水的重点领域。11月18日,笔者在威县城乡供水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使用的威县农村饮水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上,供水站运行调度、设备在线自诊断、水费收缴等信息一目了然。威县城乡供水有限公司承接管理全县34座农村集中供水站,覆盖437个村庄56万余人。“如今,公司运营管护由传统的人工抄收、人工值守,升级为智能预付费及供水远程集中调度,真正实现了供水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威县城乡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金告诉笔者。

建成这样一个集多功能于一身的智慧水务项目,有哪些好处?笔者了解到,如今,威县农村水费收缴率由之前的75.34%,已提升至约99.96%,农村供水保障率不断提升,节水节能效益显著。

为有效解决农村供水综合回收率偏低、供水管网跑冒滴漏以及拖欠水费等问题,威县水务局主动探索实践,大力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让威县城乡供水有限公司和节水技术公司河北利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根据合同,威县城乡供水有限公司减少了项目费用支出,节水技术公司通过合同执行实现了合理盈利,一纸节水合同算出了生态“大账”。

智慧水务项目建设前,威县农村供水工程在运行管理方面存在信息化程度低、水费收缴率低等诸多短板。“项目实施后,平台可在线发现漏水重点区域、点位,结合现场核查治理减少水资源流失,降低能耗损失,保障正常供水。”杨立金表示,在保障最远端用户正常用水的同时,项目节电率可达20%至30%。

数据显示,相比去年前三季度,今年威县农村供水量由494.64万吨降为490.5万吨,供水量同比降低0.19%;耗电量由6264.54千瓦时/万吨水,降至5685.46千瓦时/万吨水,能耗同比降低9.24%;水费收缴额同比增长1.41%。

既能让用水者在节水“小账”上受益,更能让城市在生态“大账”上受益。今年以来,河北按照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行业特点、发展需求和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探索节水效益分享型、节水效果保证型、用水费用托管型等各类合同节水典型模式,并鼓励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创新商业模式。

“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数增长的同时,吸引社会投资也同步实现增长,可以说在数量和规模上实现了‘双增长’。”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促进节水产业发展,在公共机构、工业园区、高耗水服务业以及农业等领域,以运用管理单位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广合同节水。

d45165e003c840a880d944593127ec82.jpg

原文链接:着力打造公共机构合同节水管理的“河北模式”——合同节水算出生态“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