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华电
媒体华电

【中国青年网】河北高校学子打造“电力+思政”乡村特色实践课堂

7月4日至5日,由河北省教育厅指导、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牵头策划实施的“安全伴童行 电暖乡村情”主题实践活动在邢台威县顺利展开。华北电力大学、邢台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师生组成“安全伴童行 电暖乡村情”社会实践团队,化身“电力卫士”与“知识使者”,通过入户排查、科普课堂、思政研学等多种形式,将专业实践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让电力与思政在乡土间交织碰撞,绽放出别样光彩。

科技互动传文脉 童心展望绘未来

课堂上,电力科普的种子悄然播撒。华北电力大学队员从“电的诞生”溯源,串联起电力与科技发展的脉络,最终落于生活用电安全;邢台学院队员则聚焦实操,细致讲解电器使用规范与应急措施。电路实验中,孩子们亲手触碰电流的奥秘;“安全用电绘图”里,画笔成为理解的桥梁,知识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可感可触的生活智慧。河北师范大学队员带来的生命安全课同样深刻,交通安全规则、火灾逃生技巧的传授,让孩子们在模拟与讲解中读懂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悄然筑起自我保护的意识防线。

体验环节更似一场奇妙的碰撞。漆扇创作时,指尖沾染的是传统文化的温润;风筝绘制中,斑斓色彩晕染出千年民俗的韵味。而水火箭腾空的瞬间、太阳能小车驰骋的轨迹,又让科技的神奇引爆阵阵欢呼。传统与现代在此相遇,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既是对文化根脉的好奇,也是对科技未来的向往。户外互动中,“为什么湿手不能碰插座”等安全问题引发孩子们踊跃抢答,水火箭发射的呼啸声与太阳能小车行驶的轨迹,让安全常识与科技魅力共同深植童心。这些课程如春雨般滋养着童心:安全意识在互动中悄然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在实践中自然生长,而传统文化与科技碰撞的火花,更点燃了他们对世界的探索欲。

图为实践队员和孩子们一起绘制风筝。

电工持笔查隐患,青年携手送安全

实践队员在专业电工师傅带领下,分组深入村民家中,手持电笔、绝缘手套等装备,开展用电安全“体检”行动。排查过程中,老化电线、超负荷接电的老旧插座等隐患接连暴露。队员们结合专业理论,用“电笔亮了就是有电”“插座满了容易着火”等通俗语言向村民科普用电安全知识,并在电工师傅指导下,针对不同家庭情况定制整改方案——为老化线路缠上绝缘胶带,帮超负荷插座“减负”改接线路。这场实践俨然成了“移动课堂”:农村配电网是鲜活的课本,电器设备是直观的教具,电工师傅们将队员们课堂上学的“欧姆定律”“安全规程”转化为“怎么查漏电”“如何保安全”的实用技能。“此次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未来会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服务社会中去。”实践队员的感慨,道出了实践的价值。

图为实践队员对村民家中的用电安全问题进行登记并给出整改建议。

电网探秘强保障,奶业寻踪筑品质

走进国家电网王快供电所,一面历史文化墙串联起岁月的记忆——泛黄的老照片里,电力人肩扛工具徒步巡线;翔实的文字记录中,从手摇发电到智能电网的跨越清晰可见,诉说着国家电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发展历程。无人机巡检场地,工作人员操控无人机升空,实时传回线路影像,展现着人工智能与电力巡检的深度融合;基层班组内,智能监测系统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实时预警着线路负荷与设备状态,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一线工作的精细与科技的力量;荣誉墙上,“全国电力行业先进集体”等牌匾,见证着供电所守护万家灯火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供电所工作人员向实践团队介绍所内文化建设成果。

实践团队的脚步还延伸至威县君乐宝乳业集团。生态牧场内,奶牛耳标传感器实时监测健康数据,自动推料机精准配比营养餐,旋转按摩刷提供舒适护理,智慧养殖的图景徐徐展开。全球领先的挤奶大厅里,直径24米的转盘平稳运转,奶牛有序登台,机械臂精准吸附,原奶经密封管道直通储奶罐,全程隔绝人工接触,尽显科技的严谨。巨型透明幕墙后,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原奶灭菌、菌种发酵到灌装封盖,均在无菌环境下完成,中央控制室每小时4万盒酸奶的生产数据实时更新。研学尾声,新鲜醇厚的牛奶在舌尖漾开,学子们切身感受到民族乳业以创新守护品质的匠心——这与电力人“守护安全”的初心一脉相承。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君乐宝乳业参观后的合影。

此次实践以电力服务为纽带,构建起“安全防护-知识传递-产业观察”的立体赋能体系。安全用电知识在课堂落地,隐患线路经整改焕新,智能工厂彰显产业活力。当青年学子的足迹留在乡村沃土,当电力与思政的火花在乡土间绽放,为乡村送去安全与认知。(通讯员 吴亦婷 何晨 朱恒江 宋伊娜)

原文链接:河北高校学子打造“电力+思政”乡村特色实践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