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网】华北电力大学聚力“四化”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近日,教育部官网以《华北电力大学聚力“四化”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为题,刊发了我校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两地一体化办学、塑造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激活数据生产要素,赋能业务场景再造和管理服务升级,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
华北电力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两地一体化办学、塑造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激活数据生产要素,赋能业务场景再造和管理服务升级,为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注重机制建设,推动系统设计科学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工作,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由“教育+电力”双领域信息化专家组成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建立“周例会、月调度、季总结、年考核”信息化协调调度机制,构建网信部门和业务部门双牵头工作体系,形成“学校领导亲自指挥、网信部门统筹抓总、业务部门管好应用”协同推动工作格局。二是明确任务目标。在对北京、保定两地57个部门200余人次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十四五”信息化专项规划》《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库》,明确“12580”建设蓝图,即“1个数智底座、2个保障体系、5个智慧场景、8大提升工程、智慧校园创新生态圈”,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三是构建制度规约。制定《信息化管理办法》《数据管理办法》《智慧校园建设运行方案》等文件,明确财务部门把好经费报销,资产部门管好采购入账,审计部门严格项目审计,网信部门做好项目统筹和技术支撑,实现数字化转型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激活数据价值,推动数据服务精准化。一是建立数据治理体系。建设集采集、存储、治理、共享于一体的数据中台,构筑数据治理全生命周期数字基座。建立可执行的校级数据标准,发布257个标准数据模型,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和血缘关系图谱,集成24个部门18162张数据表,形成教师、学生、教学、科研核心数据集,发布数据清单504个。按照“遵循业务、就高从严”的原则开展数据分类分级,对数据共享申请进行逐级审批,确保数据使用安全。截至目前,数据共享申请审批千余次,数据交换调用超5900万次。二是构建四级数据服务。打造师生个人一张表、院长/处长驾驶舱、校领导驾驶舱、智慧运营中心(IOC),汇聚376个教师指标、200个学生指标,集合173个数据指标构建8类校领导决策支持驾驶舱,服务不同群体个性化应用、精准化分析和科学化决策。上线智慧校园运行平台,采用数字孪生技术,为可视化校园管理和应急指挥调度提供数据支撑。三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按照“数据即业务”原则,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打造10类数据资产高价值应用场景,聚焦教职工考核、人才认定、职称评审、硕博导遴选等业务,实现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竞赛指导等数据自动获取零填报;聚焦学生一站式迎新、离校、就业指导等业务,实现学费缴纳、宿舍分配、图书借阅、成绩奖项、岗位推荐等数据精准供给自动化,推动信息化服务从人力服务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从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
赋能教学科研,推动数字应用多样化。一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新建课堂直录播系统,打造247间云录播多媒体教室、4间智慧教室、3间自助微录课教室和2间多功能报告厅,开放录播课程资源,实现教学质量全流程监控和教学运行全过程分析。构建一体化教学管理平台,建立专业分流和学生发展评价制度,实现学生培养“一生一案”。建设“华电E考”平台,基于大模型和人工智能,通过智能组卷、随机混考、智能巡考、智能阅卷、智能分析,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二是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建设大学工系统,打通招生、管理、资助、心理、就业各个环节,数字刻画学生个人画像、群体画像、成长轨迹,精准助力危机干预、学业预警和贫困生资助等学生工作。完善学生培养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第二课堂管理系统,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开发“追寻榜样足迹”“资助保驾护航”“校园生活全览”等全景数据大屏,支持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三是赋能高效能科研。构筑校级高算和智算平台,统一调度算力和存储资源,面向广大师生提供教学和科研计算模板,累计为209个项目组的600余名师生提供计算服务,支撑各类科研课题百余项。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环境工程、核科学等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一对一”算力保障方案,优化计算性能,以数字赋能高效率和高质量科研。
创新服务理念,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整合优化重构业务。全面升级“数字华电2.0”,通过“打散—聚合—融合”模式,集成办事、数据、资讯、应用、日程、诉求、消息、客服于一体的“八大中心”,汇聚教学科研、学工人事、财务资产和公共服务等300余项微应用,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建设无感知内网访问系统,上线网上办事大厅、可信电子凭证、资源预约、云盘、问卷等公共平台,开发科研财务资产一体化服务系统,上线“小电同学”接诉即办平台,大力推进“一张表”“一次办”“一码办”服务,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二是自助服务提质增效。以数字化赋能自助业务创新,建立自助服务信息化体系,上线财务自助投递报销系统,定制化设计人事自助证明打印、学生成绩单和奖学金自助证明打印、资产标签自助打印、自助取件、自助发药等软硬件一体化设备,为师生提供24小时不间断“无门式服务”。三是人工智能引领创新。依托高质量的数据中心,应用“人工智能+数据”数智融合模式,将大模型接入数字校园,上线师生专属AI助手——“i华电”,基于校内知识集、数据集和服务集,通过极简对话,为师生提供知识问答、数据查询、应用唤起、文献总结、翻译润色等服务,实现“时时问、处处查”。
初审:张烨
复审:马新科
审核:孙雅娟
责任编辑:朱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