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华电
媒体华电

【光明日报】院士登台讲最硬核的专业基础介绍课

华北电力大学主楼礼堂10日晚座无虚席,807名今年刚入学的新生聚精会神地聆听他们的专业介绍课。

讲课的人是69岁的刘吉臻院士,他连续19年为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新生讲专业基础介绍课,如数家珍般地给新同学们介绍本专业的现状和未来,激发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专业的兴趣。每次学院的老师和学生道谢时,刘吉臻总是说:“我是一名教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对同学们成长有帮助,我还会一直讲下去”。这门课被师生们称为“最硬核的专业基础介绍课”,课程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不变的是刘吉臻教书育人的初心。

刘吉臻四十多年专注于发电厂自动化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他牢牢把握本学科发展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埋头苦干,勇于创新,攻克了一次又一次关键技术难题。2004年研发成功我国第一套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2011年主持研发成功我国最大容量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2013年研发成功世界首台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些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刘吉臻结合自己求学、教学、科研和海外访学的经历漫谈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他告诉学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从入学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的大学学习好、生活好、状态好。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专业有一定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激发兴趣,才会热爱专业,在专业领域上有所成就。”他告诉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要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并强调,“教育的真谛就是用爱去发现学生的潜能并使之发扬光大”。刘吉臻院士通过列数据、举例子等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能源革命与科技发展大趋势、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概况等方面的内容,作为电力大学的一名学子,有责任有义务了解国内外能源科技发展态势。刘吉臻要求同学们把做人、做学问统一起来,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承担起国家科技创新的使命,在以电力为中心的国家能源转型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刘吉臻详细介绍了控制与计算机学科发展的系列前言问题,鼓励同学们不同专业之间虽有差异,但并无好坏,只要有扎实的基础,每个人的未来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有人说为新生讲一次课是容易的,可他十九年如一日的坚守确是难能可贵的。刘吉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和“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办学理念。每年讲授的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将新理论、新技术和他本人参与的科研项目新进展等,充实到讲课内容中,使学生了解到学术前沿问题和最新进展,在学生入学时种下一颗科研报国梦想的种子。

刘吉臻重“言传”更重“身教”,是华北电力大学优秀师德师风教师的典范。“他亲身经历了新中国能源电力行业从弱向强的发展转变,亲手推动中国电力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是科研报国的践行者、中国能源电力快速发展进步的推动者和见证者。他讲专业介绍课,站得高、看得远,注重对学生做人与做学问两方面的教育,善于发现和调动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们走进大学就树立远大理想,立下报国之志。”该校控制与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孟大伟如是说。

原文链接:院士登台讲最硬核的专业基础介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