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华电
媒体华电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华北电力大学:电流思政绘振兴画卷,青春匠心筑安全乡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乡村用电安全防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6月26日—27日,由河北省教育厅指导、华北电力大学团委(保定)牵头策划实施的“电流通万家 赤心保平安”主题实践活动在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顺利展开。华北电力大学、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多所高校学子,化身“电力卫士”与“知识使者”,通过入户排查、科普课堂、思政研学等多种形式,将专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电流中的思政”在乡土间绽放出绚丽光彩。

实践队员在专业电工师傅的全程陪同下,手持电笔、绝缘手套等“安全武器”,分组深入村民家中,开启用电安全“体检”行动。排查过程中,老化开裂的电线、超负荷运转的老旧插座等隐患纷纷暴露。队员们随即化身“安全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隐患危害,将安全用电理念深深植入村民心间。电工师傅指导实践队员根据每户的具体情况,定制个性化的整改方案,更换线路、加装保护装置,以“理论讲解+实操整改”的闭环服务模式,为乡村安全用电筑起了坚实的屏障。在户外课堂上,师傅以村边的输电线路为教材,将课本中抽象的电力传输理论,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知识,让学子们直呼收获满满,学到了许多实用干货。正如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带队教师陈火欣所说:“在解决乡村实际用电问题中,学生们不仅锤炼了专业本领,更深刻领悟了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担当。”

图片1.png

此次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了系统化的支教授课内容,以“电力科普+文化浸润+科技体验”为核心打造趣味课堂。低年级课堂从“认识电与电力:从电厂到家庭”的基础理论出发,结合手工创作与合唱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能源与生活的关联;中年级课堂以“电的前世今生”梳理电力脉络,融合书法鉴赏、非遗漆扇创作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启蒙;高年级课堂则以 “做水果电池试验”探索电的发展史,通过“小灯泡绝缘实验” 强化安全认知,用太阳能板与风力发电机模型演示新能源原理,搭配非遗植物拓染课感受自然与传统的魅力。户外实践中,水火箭发射、无人机3D可视化设备演示、太阳能小车行驶等科技场景引来孩子们阵阵惊叹,知识问答环节中“为什么不能在电器上放水杯”等安全问题引发踊跃抢答,让用电常识深植童心。

团队走进秦皇岛电力博物馆,泛黄的线路图、古朴的电表、矗立的户外设备,在讲解员的娓娓讲述中,串联起中国电力从蹒跚起步到蓬勃发展的百年征程。从京津唐电力网络的开拓,到秦皇岛本土电力事业的崛起,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电力人的奋斗故事,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创新孵化基地,全国劳模高会民亲自揭秘电力智能检修装置等创新成果,从研发初衷到技术突破,全方位展现了电力人以安全为使命、以创新为驱动的匠心坚守。“这些装置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电力人守护万家灯火的庄严承诺。”高会民的话语,让学子们深受触动。实践队员感慨道:“这次研学,我们真切触摸到了电力行业的厚重历史与创新脉搏,劳模精神更是激励着我们在专业道路上深耕不辍,我们将用青春匠心续写电力事业新篇章。”

图片5.jpg

图片4.png

此次实践以电力专业为支点,构建起“安全防护-科技启蒙-价值引领”的三维赋能体系。当水火箭携着童声呼啸升空,当老插座被安全插排替换,当漆扇上的向日葵映着山乡日光,这场跨越校村的实践课堂,正以专业的温度点亮乡村孩童的科学梦想,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中深深扎根、茁壮成长,为乡村振兴绘就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新画卷。

原文链接:华北电力大学:电流思政绘振兴画卷,青春匠心筑安全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