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华电
媒体华电

【科技日报】探索超大型社区治理制度效能“未来回天”论坛首期开坛仪式在华北电力大学举办

12月29日,华北电力大学回天治理研究院主办召开了“未来回天”总论坛开坛仪式。

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华重点介绍了“未来回天”总论坛和分论坛设立的主旨,是要着眼于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治理的“难点”、居民生活的“痛点”,通过系列分论坛“党建回天”、“治理回天”、“法治回天”、“绿色回天”、“智慧回天”、“互助回天”等,以回天地区为示范点,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把研究沉入基层,以“社区书记工作室”建设为切入点深入研究社会治理的党建引领制度和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着眼于建设有效的产学研政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以“社区议事厅”、“综合窗口”等实践基地和实践试点为抓手,形成动员校内外理论与实践力量的实践教学机制,加强全过程育人机制贯彻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昌平区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教授李继清指出, “回天”地区现有居民85万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超大型社区,面临治理挑战,回天治理研究院主动融入社区治理,为补足社区发展短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昌平区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荀振芳指出,华北电力大学是回天地区唯一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利用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和治理优势对社区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是大学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对区域进行文化建设的使命所在,回天治理研究院充分利用学科特色和人才治理优势打造集产学研一体的社区治理服务优势平台是大学服务社会的良好途径。

在论坛主旨发言阶段,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回天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苑英科以《未来回天:人民回天、智慧回天、绿色回天——关于“打造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的一些思考》为题做了演讲。他认为:“未来回天”是一种愿景,也是奋斗目标,其基本内涵是“打造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与昌平“未来科学城”遥相呼应。回天治理首先要体现大型居住区治理的基本规律,这一基本规律就是“人民回天”,即共建共治共享;同时要立足自身实际和区位优势,打造治理特色,这就是“智慧回天”“绿色回天”,最终形成以“人民回天”为主体, “智慧回天”“绿色回天”为两翼,“未来回天”为愿景的治理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熊竞以《超大型社区治理的上海经验》为题做了演讲。熊竞介绍,上海开展了“源头+系统治理、制度+技术治理、精细+多元治理”的联合治理驱动,颇有成效。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回天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伟以《“回天治理”中的党建引领和政府作用发挥》为题做了演讲。王伟分析了城市社区的多元主体及关系,剖析不同主体间治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北京市在社区治理方面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案例,该机制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凸显了治理效能的发挥。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回天治理研究院社区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旭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在“回天治理”中的展开》为题做了主旨演讲并指出,在“回天”地区存在着大量不同层面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我们的研究要关注这些人的需求。在“回天”治理中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以法治为核心,面对现实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开坛仪式上,回天治理研究院还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街道办事处、北京市昌平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分别签订了《教科研实践基地合作框架协议》、《回天地区社会治理校社合作战略协议》。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9-12/30/content_848862.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