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理论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10月15日,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理论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出席揭牌仪式。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与校党委书记汪庆华共同为理论研究中心揭牌。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副主任线长久、韩景阳、刘超美、卢思锋、王东江参加仪式,校党委副书记、校关工委主任郭孝锋主持仪式。

李卫红对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长期以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要求开展的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三点希望。要在深化研究重点上持续发力,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教育“三大属性”,对标顾秀莲主任在中国关工委成立35周年大会上部署的“四大任务”,结合“五老”独特优势、教育主渠道现实需要、青少年成长需求,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回答好“教育强国,关工何为”的时代命题。要在推动成果转化上持续发力,发挥理论研究指导实践的作用,打造更多“理论研究—试点实践—总结推广”的案例,提供更多可推广的经验。要在建强研究队伍上持续发力,以理论研究中心为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研究力量,提高研究能力,逐步构建多方参与、成果共享的工作格局。李卫红寄语中心成为教育系统关工委理论研究的新高地、政策制定的策源地,助力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提质增效。

汪庆华在致辞中对各级关工委长期以来给予华北电力大学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介绍了学校发挥关工委和广大“五老”作用优势推动党建思政、理论研究、五育并举方面工作的举措成效。汪庆华指出,成立理论研究中心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统筹大中小学关工委力量,推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高质量发展,共同回答好“教育强国,关工何为”时代答卷的务实举措。汪庆华表示,华北电力大学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做好理论研究中心的保障工作,在上级关工委指导支持下,与研究中心各成员单位一起,助推产出一批有思想深度、时代温度、实践力度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将研究中心打造成为彰显时代气象、体现首都特色、富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平台,为谱写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注入强劲动力、贡献独特智慧。

张雪对理论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作工作部署。她指出,要深刻理解关工委理论研究中心成立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关工委理论研究中心的未来发展定位,聚焦新时代关工委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点问题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形成研究深度广度不断拓展、研究成果支撑引领实践作用不断增强的良性循环,重点在体现关工委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和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上下功夫、求实效。她强调,要深刻把握关工委理论研究中心建设的重点环节,持续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工作实践中找准问题,在理论研究中破解问题,善于用“小切口”形成大主题,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创新;重视加强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注重以老带新;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充分调动各校各区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执行主任、教育部关工委宣传与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德毅围绕“发挥五老独特优势和作用,构建大思政体系”作报告。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网络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朱常宝围绕“网络新媒体研究中心建设情况和工作成效”作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关工委副主任齐爱兰、北京理工大学关工委副主任罗爱芹和朝阳区教育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伟分享了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中的思考与探索。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相关处室负责人,30家理论研究中心成员单位负责人,32所基础教育网络新媒体工作研究试点校负责人,华北电力大学关工委委员、二级关工委主任、老同志及学生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理论研究中心挂靠华北电力大学关工委,与“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网络新媒体工作研究中心”合署办公,旨在建成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研究、学习培训、经验交流、案例推广、对外宣传的重要基地。

初审:杨光

复审:马冬

审核:聂国欣

责任编辑:陈昀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