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到国际舞台:18位华电人走进联合国
今年寒假,学校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为平台,开展了“联合国驻日内瓦总部实地交流项目”。该项目由华电教务处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推进。同学们经过前期笔试、口语测试和面试,17名来自各学院的同学脱颖而出,由教务处朱琳老师带队,赴日内瓦开展了为期10天的实地交流活动。
同学们先后前往了万国宫广场、世界卫生组织(WHO)、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联合国重要会议室、欧洲核子研究组织、联合国裁军研究所(UNIDIR)、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HCR)等地参观,倾听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官员、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官员、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官员、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HCR)官员等关于各自组织的介绍,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各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和相关工作开展机制,对国际事务的运行有了更加深刻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此外,还倾听了国际组织官员和转正实习生的个人经验分享、实习要求等,为大学毕业以后的职业规划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学们参访IFRC并与主席Kate Forbes合影
此外,同学们在联合国进行模拟外交磋商高强度浸入式训练,了解国际组织议事规则,深度学习联合国全球体系、训练专业外交能力、学习外交谈判技巧 、了解国际规则,提升学术科研写作能力。学生们收获满满,最后以Vlog和大总结的形式展现给老师,还会向项目方WFUNA(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提交倡议书。其中,我校有13位优秀的同学收到了来自联合国官员的推荐信,他们的倡议书还有机会在国际组织的官网发表,同学们均受到了来自项目方老师和联合国官员的一致好评。
全球视野 联合国之行感言
郑凌燕 外国语学院
“曾经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能力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人,却在一声声否定和质疑、一次次人生失利中慢慢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这样的追求也慢慢淡下去了。我非常感激这趟旅程,让我明白我的追求其实是有意义的,也是有方向和归属的。Ingrid 在最后鼓励我:” Keep your dream and never be affected by others.”我想曾经的我虽然带点年少轻狂,但心中的理想并非天真无知的产物。我非常愿意将进入国际组织作为我的职业目标,也将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能进入国际组织的能力。”
刘沁煜 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加GTG开幕致辞和逐行审查环节将为我们提供难得的机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国际事务的复杂性和多性。通过与各国代表的交流和互动,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国情现状、政策取向和发展方向,这对于扩展我们的视野和增进我们对国际事务的认识至关重要。此外,这也是锻炼我们英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能的绝佳机会,促使我们更加自信地在国际舞台上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蒋俊 数理学院学院
“联合国学习的经历,很难说它一定对我将来的人生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如同老师所言,它更多的是像一把钥匙,让我们有机会开启不同人生之路的大门;或者说,像一扇窗户,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初步体会到在联合国这些大楼里工作是一种怎样的形式。至于未来是否选择这样的一种工作方式,那就交给时间去回答。”
祝子涵 外国语学院
“总之,这次访问瑞士日内瓦和联合国总部成为我学术旅程的转折点。它不仅让我看到了教科书以外更广阔的世界,也激励我努力追求与我新发现的国际关系和全球外交兴趣相符的职业。这次经历让我对末来充满了期待和激情,我期待在未来的道路上为全球和平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刘晓彤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特别让我感触的是Echo在欢送晚宴上的祝词,她说:‘比起前途光明,万事顺意的这类话,她更希望祝我们拥有成功后不骄傲自满的品性,以及失败后重新再来的勇气。’我也坚信我们的前途必将光明,但没有人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总要穿越无数的风浪,经历无数的雷电,也许以后到达的岸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岸,也许上岸之后我们还会面临很多路要抉择,但经历了一切后,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勇敢的心。”
陈天一 数理学院
“我已经可以预见到,这十天里发生的一切,将匆匆改变我的一生。回忆,不只是简单的痛苦或者快乐,它应当是积蓄力量的源泉,支撑着我不懈前进,让我在尝到小小的甜头时不会自满,更让我在吃到失败的苦果后还有面对下一次失败的勇气。我们或多或少都想象过要改变世界,趁着还年轻,那便不妨试一试。”
今后,学校将持续注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带领更多华电学子在国际舞台上拓展见识、把握机遇,在更多的国际舞台上展现华电风采,发出中国声音。
初审:朱琳
复审:李向宾
审核:刘崇茹
责任编辑:郭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