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校园时讯

英语系开展“文献计量统计工具”和“语言、理解与诠释”主题学术沙龙活动

本网保定讯:为深化师生学术交流,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英语系联合华北电力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语言服务研究中心于4月29日在教十一楼D106举办主题为“文献计量统计工具”和“语言、理解与诠释”的学术沙龙活动(总第83、84期)。英语系行政负责人、全体硕士生导师、青年骨干教师及24级全体学术型研究生到场聆听。活动由英语系副主任储艳主持。

沈茜老师介绍了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及其在科研中的应用价值,重点讲解VOSviewer这一强大的可视化工具。文献计量分析作为一种量化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大量文献数据,可揭示学科发展趋势、研究热点与知识结构。其详细解析了VOSviewer的五种核心分析类型:共现分析(识别研究热点)、合作分析(展示合作网络)、引文分析(发现高影响力文献)、书目耦合(找出内容相似文献)及共被引分析(识别知识基础)。在实操环节,沈茜演示了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提取文献记录、导入VOSviewer进行分析、设置阈值参数、调整可视化效果等关键步骤,并解读了各类图谱中节点大小、连线强度、颜色集群等元素的具体含义。她指出,通过掌握文献计量工具与方法,研究者能够更高效地把握研究领域全貌,为选题、综述及合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柴一凡老师介绍了诠释学的相关核心内容。诠释学涉及哲学、语言学、文学等跨学科领域,其核心是探究如何理解和解释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符号、文本和行为的意义。诠释学关注意义生成、传递和理解过程,试图揭示隐藏在语言、文本和文化现象背后的意义结构和理解机制,核心任务是将一种意义从一个世界转换到另一个世界,即从文本、符号或行为所蕴含的原始意义世界转换到解释者所处的理解世界。柴一凡还介绍了诠释学的关键词,包括理解、解释、表达、翻译等,这些词汇涵盖了诠释学所关注的各个方面,从对意义的初步把握到对意义的深入阐释,再到将意义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形式表达出来,以及在不同语言、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对意义的转换和传递。

分享环节之后,与会师生围绕主题展开研讨,就文学理论研究和数字人文方法的融合路径进行了深度交流,气氛热烈。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强化了科研工具的实践应用,拓展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取得了预期效果。英语系将持续推进学术沙龙建设,为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

初审:周圆

复审:储艳

审核:高霄

责任编辑: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