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期华电大讲堂:经济预测的难度
11月15日下午2:00,第155期华电大讲堂“经济预测的难度”在我校科学会堂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是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副主编宋承敏。
对于经济预测,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广大股民都十分关注,但其精确性却很难实现,那么它的难度何在呢?宋主编围绕“经济预测的难度”这一主题为我们展开了精彩的演讲。
首先,宋主编就当前国际形势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我们做了深度剖析。他讲到,现今美欧市场较为混乱且发展势头减退,很多人也因此担忧中国市场会受到严重影响,阻碍发展。但宋主编却认为现在正是中国市场发展的最好时机。他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并结合历史,提出了以下几点理由:一、西方发展减弱,可以使其冷静下来思考自身不足,进而弥补以求进步;二、虽然欧美市场的衰减使我国出口数量减少,但也迫使我国调整出口结构,提高出口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三、国外经济疲软,正是我国对外投资的大好时机,尤其是民营企业更要把握机会,提升自身竞争力;四、农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基础,因此中国市场的好坏取决于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而今年我国农业已实现“八年增”,所以我国市场未来前景一片光明。
随后,宋主编为我们介绍了经济预测的相关情况。经济预测就是通过之前的历史数据整合出无数个模型,进而模拟客观事实再加上专家分析做出预测。但它需要强大的数据库作为支撑。而我国社会体制波动大、数据不平稳,因此参考性有待商榷。同时,专家的分析掺杂主观因素,不能准确反映真实趋势。因此,宋主编强调,我们要掌握的不是经济预测的方法,而是对经济预测的态度。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常识。具备基本知识,做出准确判断,不要随意听信他人的说法;二、学习。就经济投资方面来说,基础知识的初步学习能够使效益最大化,而且自身的积累逐渐增多,对问题的处理也更及时稳妥;三、去掉他人的倾向性。先了解再对比,加上自我判断,剔除倾向性的观点。
最后,针对就业问题,宋主编结合经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环境和市场双重压力使我国市场发展速度减缓。但据研究显示,发展速度每提升9%,便可增加1200万左右的岗位。由此看来,机会与竞争是并存的。他鼓励同学们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把握机会才能获得成功。
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宋承敏: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现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副主编。长期从事科研、决策和党政领导工作,具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历任国务院机关团委副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秘书,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经贸导刊社长兼总编辑(正局),同时还是多所著名大学的兼职教授、研究员,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