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校园时讯

国际教育学院(保定)邀请斯克莱德大学教授开展讲座

本网保定讯:为拓展学生视野,加强深造意愿及丰盈能源知识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会于2025年3月25日特邀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斯莱斯克莱德大学罗国麟教授,作题为“可再生能源与减少弃电问题的全球实践”学术讲座。讲座聚焦能源转型核心议题,系统剖析技术革新、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

罗国麟从全球电力系统多元技术格局切入,指出超临界燃煤、燃气联合循环(CCGT)、核能等传统技术正与配备碳捕获(CCUS)的创新方案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他通过燃料碳含量数据对比(煤炭22.5kg/GJ、天然气14.2kg/GJ),揭示碳税政策对减排的技术驱动效应,强调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英国碳价格下限(CPF)等差异化机制对能源结构优化的战略价值。 

在全球能源图景分析中,罗国麟以2000-2030年发电量演变模型为据,指出太阳能光伏与风电年均增长率分别达25%和15%,远超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热力、交通终端的消费占比持续攀升,中国在建筑可再生供热领域表现尤为突出,2030年占比预计突破20%。针对可再生能源并网挑战,他通过“负荷持续曲线”动态模型,阐释风电、光伏优先调度对电网灵活性的刚性需求,强调抽水蓄能等技术在调峰中的关键作用。 

围绕发电成本优化,罗教授借助“筛选曲线”工具,对比煤炭、天然气机组在不同碳价下的成本竞争力。研究表明,碳价每提升10美元,煤电占比下降7%-9%,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将推升储能配套成本。对于弃电问题,他提出“技术-市场-政策”三维破局路径,肯定中国特高压输电与绿证交易机制的创新价值,呼吁建立跨区域调度与市场化消纳体系。 

讲座的最后,罗国麟特别呈现华北电力大学博士毕业生在国内外能源机构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凸显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人才储备。同时也鼓励了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出国交流,拓宽视野。问答环节中,师生就碳税公平性、储能技术经济性等展开热烈探讨。本次讲座以全局视角勾画可再生能源发展脉络,为学界与业界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思考框架,彰显国际教育学院推动前沿领域学术交流的积极成效。

本次活动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了本专业的知识在真实世界里做出的贡献,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鼓励了更深刻更广泛的交流。  

初审:赵泽延

审核:张大超

责任编辑:陈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