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科学与工程学院“三抓三筑”打造学风新风貌
编者按: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广大学生中持续推进“时代新人培育计划”。2024-2025学年,学校以“青春奋进 能源报国”主题开展时代新人培育计划,各学院认真落实学校相关工作要求,并根据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育人工作。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紧扣“三全育人”理念,以“三抓三筑”为基本结构——抓日常管理筑根基、抓榜样引领筑典型、抓品牌创新筑平台,全力推进学风建设,为培养核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优秀人才筑牢根基。
抓日常、筑根基,以管理育学风
学院开展四级联动学风管理模式,确保织密管理网络。通过“管・帮・引”学风提升工程,构建“班委-学生会-辅导员-院领导”四级管理模式,实现学风建设常态化、精细化。一是“两进两谈”全覆盖。辅导员每周进课堂听课,形成《学风分析报告》12期。核电2301班通过“学霸+后进生”结对帮扶,全年零挂科,核电2201,核电2202,核电2304等班级获评校级“示范性班集体”。
二是班主任“科研+日常”管理。班主任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全年组织“科研下午茶”活动20场,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2项。核电2201班班主任带领学生完成“小型核反应堆设计”项目,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三是常态化自学自查自管。建立班级学习小组40余个,开展“每日打卡”“每周复盘”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时长同比增加30%。学院公众号推出“学霸笔记”专栏,广受好评。
四是教学—学工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专题会议,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多年保持高位。
五是院领导包干到责。班子成员牵头开展学风督查30余次,组织“书记下午茶”活动6场,解决学生诉求48项,2024届毕业生全部顺利毕业。
抓先进、筑典型,以榜样树学风
以四维示范,激活内生动力。学院通过“核堂月色”学生工作小课堂,打造“辅导员-校友-朋辈-教师”四维榜样矩阵,以先进典型激励学生。
一是辅导员榜样力量。每月在院内开展“好学风养成”等培训小讲堂,学院副书记主讲学校第75期学工E站,助力全校辅导员能力提升。
二是“核你唠”沙龙品牌活动。构建“线下互动+线上专栏”全场景育人生态体系。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为核心,邀请优秀教师、博士生、校友及行业精英,围绕学业发展、科研创新、职业规划、人生选择等主题开展系列分享,近两年以来累计举办线下沙龙22期、线上专栏推文10期,覆盖学生近万人次。
三是朋辈互助体系。构建“驻班党员+学业辅导+学习互助小组”网络,开展“四六级模拟考”“学霸解惑”活动40余场。2024级本科生大一上学年挂科率较往年降低45.18%。
四是青年教师沙龙。举办“学术成长分享会”10场,青年教师分享“从论文发表到专利申请”等经验,指导学生发表重要期刊论文5篇。
五是生涯规划坊。分年级开设“升学指导”“求职训练营”,依托丰羽项目开展“e来i去”社交培训,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竞争力。
抓提升,筑平台,以品牌促学风
以五“核”驱动,赋能全面发展。学院以“一院多品”战略打造特色育人平台,构建“核・聚・变”思政育人体系。
一是文化铸魂。建设“核学苑”研学空间,设置4处学习场域。原创话剧《一生核求》入选学校“一院一品”项目,通过1960级原子能发电专业老校友事迹传承核工业精神。
二是双创赋能。依托“核心梦工场”平台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024年大创立项39项,同比增长28%。
三是实践育人。与国家核安保中心等共建6个实习基地,“薪火核电”科普宣讲团获批共青团全国“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赴全国6省市开展宣讲交流。
四是心理护航。通过“核馨驿站”开展“核心之光”心理情景剧、正念团体体验等活动20场,全年举办校园义诊6次,覆盖学生800余人次。建立“学业困难-心理预警”双干预机制。
五是党建引领。获批“一融双高”示范院系项目,成立师生纵向党支部2个。开展“红色1+1”支部共建,与中核海南核电党委结对,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以“三抓三筑”为抓手,深耕“核・聚・变”思政育人体系,让“能源报国”的核动力照亮青春征程,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核工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政治坚定、专业过硬、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初审:张欣然 赵莹彤
复审:赵珥希 吴薇
审核:王集令
责任编辑:陈昀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