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深入农村接地气,改革观察我先行——法政系师生深入冀南农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4-08-23
作者:陆伟
本网保定讯: 7月14至17日,法政系生态经济促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小分队师生一行十人前往保定市曲阳县燕赵镇开展了“改革观察行”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团省委、团市委、校团委关于“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思想及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活动的相关要求,以绿色经济为切入点,以大学生深入基层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接地气”形式,选取在曲阳县域经济中具有代表性的燕赵镇为调研对象,通过对该镇传统特色产业、农业支柱产业、文化服务产业的实地走访调研活动,力求把握本地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及公益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依托所学专业知识,提出针对性建议,并以点带面,开展生态背景下县域经济与环境资源平衡发展的实践课题研究。

首日到达燕赵镇并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简要沟通后,调研团队来到了活动第一站—曲阳县最大的石材加工厂—西沟南村石材厂。在当前环境治理和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石材加工行业的所思所想所做是同学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在与工厂负责人的交流过程中同学们慢慢有了答案,原来石材加工企业对生产附带的噪音和环境污染有较深的认识并采取了封闭化生产、喷雾处理等整改措施,但因石材加工业的生产特点和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致使粗放型生产模式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可喜的是,当地政府正在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大力引进治污技术,整体规划,逐步推进石材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石材加工业另一典型代表—曲阳雕刻学校,同学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错落有致的泥塑小件,精细圆润的大理石肖像,浑然整体的巨幅石雕,代表了曲阳石材业发展的集约型发展模式。采用高科技机床和精细手工创造出的低成本、高附加值石雕产品,为曲阳县赢得声誉的同时,也培养了大批高端技术人员,比石材加工厂对经济的带动效果更具持续性和影响力。
燕赵镇作为农业大镇,畜牧养殖业与苗木种植业是其两大支柱产业,基于此,调研团队在接下来的两天走访了北管头村养猪场、养鸡场和西沿里村苗圃基地。在北管头村,同学们先后对比参观了两个养猪场,一个是濒临淘汰的传统粗放型家庭式养殖场,规模较小,作坊式经营和管理,设施陈旧,养殖效益低,并因其地处村边对当地民居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一个是利用惠农贷款新成立的百健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设计养殖规模为曲阳县之首,引取国外优良猪种,采取科学的育种和繁殖技术,注重防疫消毒和实时监控,全程采取精细化养殖,并整体规划了污染治理和副产品市场处理等流程。通过实地对比参观,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科学化经营理念、养殖方式和技术支持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农村有志青年依托国家惠农政策,敢于创新,勇于开拓市场的新局面,同时意识到规模化养殖、科技化养殖已经成为养殖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为更全面的了解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调研团队还深入北管头村开展了入户调研,与村民促膝而坐,拉家常,了解他们真实的所感所需,全面了解和把握了农村生产生活、医疗保障、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此外,作为此次调研活动的重要一环,同学们亲身参与了苗圃基地的农业生产,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也收获了劳动的快乐。在走访曲阳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的过程中,社工专业的同学还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了社工护理的专业讲座,受到了当地养老服务机构的热烈欢迎。
走访调研结束后,实践团队邀请燕赵镇政府部门和基层村干部召开了交流汇报会,在对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的同时,积极咨询实际问题,畅谈调研心得,还建设性的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畅通惠农政策信息沟通渠道、基层党组织建设年轻化,完善镇域经济整体和特色规划等建议,得到了当地村镇两级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
此次“改革观察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通过入户调研、实地走访、参与生产等活动,感受了真知,体验了地气,锻炼了能力,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乐于实践,勇于创新,为社会服务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