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校园时讯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立足“知行计划”用心上好暑期实践“必修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精神,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推出“知行计划”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引导学生深入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一线,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社区村庄,以实干练就过硬本领,激励学生争当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刚刚过去的暑期中,学院500余名师生深入基层、躬身实践,创新开展系列活动,有力彰显了电院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奋发有为、挺膺担当的青春风采。

绿色双碳,专业先行

学院学子积极发挥专业特长,躬身实践助力双碳目标,践行绿色长征超500公里,实地探访49个企业村镇,足迹遍布23个省市地区,通过调研采访、模型分析、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刻领悟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披绿生金,渝富裕民”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了不同地区依靠生态发展绿色经济的动力与抓手。“绿动丰宁,碳望未来”实践团通过走进新能源企业,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新发展与新成就。“碳寻光景,路遇风清”实践团研究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助力交通行业绿色转型。在“知行计划”中,各实践团队进一步了解了双碳目标的具体含义,领悟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助推实践地企业民众积极参与到减碳降碳行动中。

乡村振兴,实干笃行

各实践团主动对接全国各地的乡镇社区,240余名同学投身乡村振兴活动,走访全国上百个村镇,聚焦特色产业、文化建设,实地探访乡村振兴成就,结合当地特色积极建言献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琴珍益确,兴兴乡荣”实践团聚焦确山提琴制造特色产业,探索并提出了“零碳”园区综合服务新模式,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振兴。“青淳同行,电亮乡村”实践团践行“两个相结合”的要求,将推广普通话与保护古代语言相统一,助力特色乡镇建设。“遇芝”推普实践团深入了解林芝市地区的普通话普及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惦愿声声,语你同行”实践团用语言的力量开展思想教育与价值观引导,助力当地乡村学生学好用好普通话。“有电小院”实践团立足发展“庭院经济”,利用“互联网+”技术助力构建城乡需求双向通路,以拳拳之力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时代画卷。

在“知行计划”中,各实践团队紧跟时代风向,紧抓国家所需,组织师生深入基层调研,以自身所学面向乡村所需积极建言献策、开展志愿服务,为实现助力乡村振兴目标尽己所能、发光发热。

职业体验,一线践行

利用暑期时间,学院10余名辅导员分别带领本科生、研究生深入基层,走进生产车间与研发一线,聚焦多项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职业领域中亲身参与和了解,获取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认识,并为职业规划提供宝贵的经验。

由学院师生构成的暑期职业体验小队在史东雁老师带领下,去到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麓谷园区进行职业体验,对行业一线的亲身探访激发了实践团同学们投身能源电力行业的浓厚热情。孙智老师带领学生与其他高校的20余名师生齐聚中国西电集团开展实地参观,了解西电集团参与建设的多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及其在高压直流、柔性直流输电领域所处的领先水平,同学们进一步坚定了投身电力行业、矢志科技报国的信念。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秉承“德才兼备、知行唯实”的学院精神,在暑期实践“必修课”中拓展平台、擦亮品牌,不断探索和丰富实践育人新模式,动员和带领更多青年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初审:莫寒翔 张欣烨

复审:马腾 孙智

审核:王栋梁

责任编辑:郭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