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系赴国网甘肃、宁夏电力公司走访交流
本网保定讯:为深化校企合作,精准对接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提升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7月20日至26日,电力工程系组织教师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宁夏电力公司走访交流,系党委书记屈朝霞、副主任(挂职)刘贺晨、副主任(挂职)李少岩及青年教师一行17人参加。
本次活动以“党建引领·技术赋能·人才共育”为主题,聚焦能源电力领域的工程科技前沿、创新型人才培养及校企协同攻关等核心议题,重温电力发展历史,校企深度交流互鉴,为更好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与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强劲动能。
7月21日上午,团队首站抵达现阶段运行中亚洲容量最大、聚光能力最强的光热发电站—首航节能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在酒泉供电公司以及光热电站技术专家的引导和讲解中,教师们深入了解了我国光热里程碑工程的结构组成及运行模式。1.2万余面定日镜组成的巨大镜场精准追日聚光,高温熔盐高效储热释能,24小时连续可调可控发电的技术优势令青年教师们印象深刻。参观中,校企双方就光热电站并网运行的关键技术挑战、大规模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市场化运营以及电站智能化运维管理等进行了现场探讨。
7月22日,团队来到中国首座自行设计建造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在刘家峡工业遗产博物馆中,青年教师们赞叹于新中国水电建设史上"七个第一"、首个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刘天关"输电工程的不朽功勋;在电站厂房和中央控制室,青年教师们详细了解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运行、梯级调度优化及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创新实践。
7月25日,团队走进“西电东送”重要枢纽——±800千伏中宁换流站,近距离感受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魅力。换流站负责人系统讲解了换流变压器、阀厅设备、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等核心装备的功能原理与运维要点,并着重介绍了宁夏作为新能源富集区,通过特高压通道实现“绿电”跨省跨区高效输送、支撑东部能源需求的关键作用,其技术复杂性与战略重要性令教师们深感责任重大。
团队还走访了国网甘肃、宁夏电力公司组织部、科技部、调控中心以及电科院等职能部门或单位开展调研交流。教师们深入了解了西北地区在大规模新能源可靠并网送出、超/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智慧配电网建设以及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与面临的瓶颈问题。双方一致认为,面对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以及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复杂要求,校企亟需共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面向企业产业工程难题开展有组织科研与“项目制”协同育人。同时,依托此次交流宝贵契机,双方特别就我校首次招生的特高压直流定向就业本科生培养需求、非全日制校企联合培养以及企业人才职业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深度合作共识。
此次实地研学成果颇丰,意义深远。多方交流研讨不仅增强校企双方信息互通与成果共享、提升青年教师实践素养,达成了下一步开展重大科技项目协同攻关的共识,同时也为我系特高压直流定向本科生的特色化培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准导航。电力工程系将以此次交流学习为契机,加速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企深度协同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真正具备引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栋梁之才。
初审:崔帅
复审:刘贺晨 李少岩
审核:屈朝霞
责任编辑: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