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受邀参加“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核安全主场活动
4月15日,由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指导、国家电投集团主办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核安全主场活动暨第三届“国和行”公众沟通活动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能源局以及国家电投集团、中核集团、华能集团、中广核集团等7家单位负责同志出席活动并致辞。我校核科学与工程学院50名师生作为高校代表受邀参会。
活动以“1+5+N”多会场联动模式展开,主会场通过专题报告、科技成果展、公众互动等形式,系统呈现我国核安全领域十年跨越式发展。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在致辞中强调,十年来我国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持续完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等先进核电技术实现自主掌控,核电规模跃居世界首位,核安全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事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守土尽责,切实担负起确保高水平核安全主体责任;要全民参与,大力提升全社会核能与核安全科学认知;要创新形式,不断扩大公众沟通品牌及其影响力。希望各方携手共进,不断提升核安全保障水平,为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核安全主场活动中,上海核工院一线工程师讲述“国和一号”国产化旁排阀热态性能台架试验攻坚故事,使参会师生深入理解核电装备自主化研发的挑战与突破。
活动现场,中学生陆铭泽以“‘硬核’少年说——一起去追光”为主题,分享青少年对核能低碳价值的认知,其“用清洁能源点亮未来”的倡议引发华电学子共鸣。大四本科生王韶斌在观摩后谈道:“中学生尚能以科学视角关注核能发展,作为核专业学生,我们更应肩负起公众沟通的责任。”
在专题报告环节,师生认真聆听国家电投集团首席科学家、国和一号总设计师郑明光《先进核电技术创新,助力清洁低碳转型和科技强国建设》专题报告,解析我国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国和一号”的全球领先优势,以及对助推国家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宣教部副主任王莹动情讲述“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奋斗历程,崇高而又朴素的家国情怀更让在场师生深受触动。研究生张飞凡感慨:“‘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郭先生用生命诠释的这句话,至今仍在叩击着当代核科技工作者的初心。”
师生们还重点参观了中国科学技术馆核安全主题展,通过“国和一号”机组模型、普法成果展板及艺术创意展品,立体化认知核安全体系建设成就。展览中,核电数字化沙盘动态演示安全防护系统,配合讲解员专业解读,使《核电厂系统与设备》等课程理论跃然眼前。本科生张立表示:“从教材原理到工程实景的转化,让我们对‘纵深防御’理念有了更直观把握。”
通过这场融合科技前沿与精神传承的多维度实践,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系统把握了核安全创新的时代脉搏,全景认知国家安全教育的深层含义。在“两弹一星”精神火炬与核电技术突破的双重启迪下,师生们将现场汲取的科技力量转化为教学创新动能,把感悟到的家国情怀熔铸为育人实践坐标,以践行“严慎细实”的核安全准则、锻造“国之重器”的青春担当,接续传递守护核安全的时代接力棒,为我国核能事业高水平安全发展注入强劲的华电力量。
初审:靳周
复审:张欣然
审核:赵珥希
责任编辑:陈昀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