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系举办科技奖励申报经验分享交流会
本网保定讯:为提升科技奖励申报质量与水平,助力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力工程系于11月11日在教四楼206成功举办了2026年科技奖励申报经验分享交流会。动力工程系主任张磊、副主任刘英光出席会议,各科研团队负责人及青年教师参加。会议特邀西北工业大学楚武利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李晓俊教授及华北电力大学王睿坤教授三位专家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会议由刘英光主持。

张磊在致辞中对三位专家的指导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交流会旨在加强科技奖励的有组织申报工作,为未来几年申报科技奖励奠定基础和科学谋划。各科研团队及青年教师应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将专家经验内化为申报实战能力,切实提升科技奖励申报质量。
楚武利系统梳理了科技奖励申报的全过程,从申报者与评审专家的双重视角,详尽阐述了申报书的撰写要点、创新点的提炼方法以及答辩环节的关键技巧,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宏观指导和实操建议。
李晓俊聚焦于申报材料的准备与撰写,通过剖析典型的报奖实例,生动具体地分析了申报书中常见的问题与误区,并就如何突出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应用价值,如何组织支撑材料等核心环节,给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
王睿坤立足河北省科技奖励申报政策,对最新申报政策、评审流程、具体要求及常见问题进行了专业细致的解读,帮助与会教师准确把握省级科技奖励申报的导向与规则,为后续申报工作厘清了思路。
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就实际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同三位专家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互动积极。
本次经验分享交流论坛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紧贴科研工作者申报科技奖励的实际需求。与会教师普遍表示受益匪浅,认为论坛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对科技奖励申报流程与规范的认识,更学到了诸多实用的方法与技巧,对于未来有效组织申报材料、提升申报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讲人简介:
楚武利,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一),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当选《推进技术》2024年度“优秀编委”,核心成果为“扩稳增效型机匣处理技术”,是压气机流动控制领域的关键突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涵盖两机专项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25项,部分成果已应用于型号发动机研发并实现产业化。兼任陕西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国内高速风洞建设叶轮机领域专家组成员。
李晓俊,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及延续资助项目获得者,入选国家和浙江省高层次青年人才。主要从事高速离心泵空化流动及工程应用,主要研究包括:离心泵流动测试及控制、低温流程装备研制及优化、空化多相流动模型与实验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2)、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2项排2;3项排3)。担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编委。
王睿坤,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副处长(挂职)。入选河北省燕赵英才A卡专家、“中国科协优秀中外青年交流计划”、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保定市科协“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华北电力大学“创新人才支持与培育计划”。围绕能源碳中和技术,开展含碳燃料热转化、碳基功能材料、微生物能源系统、零碳微能网等方向的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3项、河北省教育厅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项、韩国高等工程研究院委托项目1项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专利6项,出版/在编教材3部。培育省部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成果获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1)、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排3)。
初审:宋杨凡
复审:刘英光
审核:张磊
责任编辑:张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