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青新闻网】华北电力大学“探寻年俗年味”实践团奏响地域年俗的多彩交响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与浓郁的民族情感。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经济管理系“探寻年俗年味”实践团的七位队员,分别奔赴北京、陕西西安、四川自贡、四川宜宾、四川绵阳、贵州乌江寨、山东济南和河北张家口等地,沉浸式体验并记录各地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他们用青春的视角,探寻传统年俗的独特韵味,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元与生机,让传统与现代在新春佳节中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从老北京前门大街的糖葫芦与剪纸,到西安书院门的灯会与唐潮摆件;从自贡的灯会与糖画,到乌江寨的花灯和篝火晚会;从张家口的秧歌巡游与非遗剪纸,到济南的大明湖庙会与高跷表演,再到绵阳的年货集市与团年饭,实践团成员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感受年味。她们不仅记录了各地的年俗盛景,更在传统与创新中,探寻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其中实践队员张乙走进北京前门大街,探寻古都年味,传承非遗技艺,展现老北京春节的独特魅力。前门大街红灯高挂、对联映门,浓浓的节日气息吸引着众多游客。张乙记录了冰糖葫芦摊前的热闹场景,这一酸甜可口的小吃承载着几代北京人的童年记忆;她还近距离观察了吹糖人艺人指尖间诞生的精美作品,从小鹿、金鱼到孙悟空,每一个糖人都体现出高超技艺与文化底蕴。剪纸摊位前,红纸翻飞,剪刀勾勒出龙凤、蝴蝶等吉祥图案,为街道增添喜庆色彩。她还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了这次实践经历,让冰糖葫芦的酸甜、吹糖人的灵动与剪纸的精美跨越时空,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传统年俗的传承与推广贡献了青年力量。
实践队员龚恋雯赴四川自贡深入探索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聚焦川剧艺术与盐都非遗技艺,生动展现了蜀地年俗的璀璨风华。作为巴蜀文化瑰宝的川剧,以变脸和喷火等绝技闻名。她通过走访,记录了川剧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变脸演员瞬间变幻的脸谱和喷火表演的震撼效果,展示了演员高超的技艺和川剧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龚恋雯探访了有“中国盐业活化石”之称的自贡燊海井,这口开凿于1835年的世界首口千米深井,见证了我国传统钻井技术的成熟。燊海井的传统手工制盐工艺至今仍在传承,雪花盐粒与古法技艺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文旅发展。此外,龚恋雯还参与了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见证了自贡灯会如何将传统彩灯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打造出声光动感十足的视觉盛宴,彰显了非遗文化的创新活力。
实践队员韩香楠深入河北张家口,探寻长城脚下的传统年俗文化,以青年视角记录新春气象,推动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她参与了大境门广场的秧歌巡游,彩衣扇舞、锣鼓喧天,尽展塞北人民的豪放与喜悦;边关年货长街上,糖画、莜面、黄米凉糕等美食飘香,民俗工艺品琳琅满目,年味浓厚。韩香楠还见证了“五路财神贺岁”巡游与三娘子祈福仪式,财神发放福袋、开市祈福,演员以传统歌舞再现蒙汉民族团结的历史。非遗市集上,杨氏面塑馆的栩栩如生和蔚县剪纸的精美绝伦,展示了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与历史底蕴。此次实践活动,让张家口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助力文化记忆的当代传承与创新。
实践队员邱嘉璐赴古都西安书院门与灯会,感受“长安年,最中国”的独特年味。她在书院门见证了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写春联、作字画的传统年俗,字迹刚劲、墨香四溢,尽显古都底蕴与新春祈愿。书院小巷里,中外游客欢声笑语,两位外国友人与摊主用中英文互动,增添了长安年的国际色彩。在“东方十三潮”摊位,唐朝文化与现代审美融合的精美摆件,展现了历史与创新的碰撞。邱嘉璐同学还记录了西安城墙灯会盛况,灵蛇、神龙等花灯璀璨夺目,灯笼上悬挂的祈福飘带传递着人们的新年心愿。古城夜色与现代灯光交织,传统工艺与时代创新融合,让这座古都焕发新生。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西安年俗文化的厚重与活力,展现了青年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积极力量。
实践队员黄厚程探访贵州乌江寨与四川绵阳,感受不同地域的春节文化与年俗风情。在乌江寨,黄厚程参与了花灯制作、篝火晚会和无人机表演,见证了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古色古香的吊脚楼、熊熊燃烧的篝火与震撼的无人机秀,共同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酸汤鱼等地道美食更让人回味无穷。乌江寨以丰富的民俗活动和自然风光,展现了贵州独特的春节魅力。在绵阳,黄厚程记录了年货集市的热闹景象、春联灯笼的喜庆装扮和阖家团圆的年夜饭,火锅、香肠等美食传递着温暖与团圆。春节期间,街头巷尾的欢声笑语和夜空中绚烂的烟花,描绘出一幅热闹祥和的节日画卷。
实践团成员严艺灵同学赴四川宜宾,记录巴蜀地区独特的年俗文化与节日风情。她探访了享誉“天下第一灯”的自贡灯会,五彩斑斓的花灯点亮夜空,映照出四川人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年俗“走人户”让亲情与乡情在拜年声中交融,热闹非凡;麻将声中,亲朋围桌而坐,谈笑风生,每声“和牌”都传递着喜悦与祝福。除夕夜的团年饭,热气腾腾的土火锅、腊肉与酥肉等地道美食,承载着团圆与丰收的美好寓意。街头的糖画摊位上,艺人用糖浆勾勒出生动的图案,甜蜜的味道与精湛的技艺成为春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队员陈佳林探访家乡济南,记录泉城独特的年味与民俗风情。在大明湖庙会,她感受了舞龙舞狮、锣鼓秧歌和西乐合奏的热闹氛围,文创市集和非遗手工艺品展示了泉城的深厚文化底蕴。陈佳林还观看了济南江湖艺社小超高跷队的高跷表演,表演者脚踩高跷,展示高难度动作,与观众互动,传递出浓浓的年味与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在趵突泉迎春花灯会上,陈佳林被“夏雨荷”花灯的宏伟和动态效果所吸引,花灯与湖光交织,营造出如梦似幻的仙境氛围。
本次“探寻年俗年味”社会实践,不仅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更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热爱与传承。通过实践,队员们增强了文化自信,坚定了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自信之源。地域年俗的多彩交响,因他们的探索与记录而更加鲜活,传统文化的薪火也因他们的努力而生生不息。未来,华电学子将继续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以实际行动助力文化自信自强,用青春之力谱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