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青新闻网】传承文脉,共赴未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五彩花蕾美育支教团赴保定易县开展义务支教活动
1月16日至22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五彩花蕾”支教队以“传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为核心思想,奔赴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陵镇五道河村听松书院,开展公益性美育支教冬令营活动。
一、培养实践能力,助力非遗传承
支教队以“古韵手作集”为主题,将传统非遗技术与文化知识背景相结合,打造了一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手工课堂。同时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带入体验,志愿者老师还特别加入了课堂情境,比如,在剪纸课堂上,志愿者老师帮助孩子们构建了一个以“新年新气象”为主题的情景,帮助同学们更好理解剪纸文化背后的内涵。
课堂上,志愿者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动手,整个现场气氛热烈,对于志愿者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活动结束后,一位六年级的孩子激动地对上课的支教团成员说:“老师,原来剪纸还有这层含义,以前只知道过年贴窗花,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二、舞动童年色彩,培育自信青春
“孩子们跳得并不专业,但是身上有活力美,他们的舞蹈动作很舒展,完全是在享受节奏”一位家长看到志愿者老师发布在微信群的小视频后这样反馈。在构建舞蹈课堂时,志愿者老师们将重点放在自信美的挖掘与提升,帮助孩子们展现真实自我,为孩子们搭建寻找自信美的桥梁。
在最后舞蹈课堂的展示环节中,孩子们展示最美好的自我 ,与志愿者老师一起完成街舞作品《IMMABE》和古典舞作品《欢腾》。舞蹈帮助孩子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在轻歌曼舞间,孩子们的自信悄然提升,从第一节课的拘谨,到后来的轻松愉悦,相信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用舞蹈慰藉自己的心灵。
三、奏人生之交响,扬自信之乐章
各式各样的管乐器在志愿者老师的吹奏下,发出悠扬的声音,孩子们也在音乐声的带领下,进入了音乐世界。音乐美育课堂围绕交响乐搭建,志愿者老师带领孩子们从乡村生活出发,挖掘生活中埋藏的音乐之美,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讲解吹奏树叶的原理,教孩子们用纸制作简单的乐器,引导孩子们发现乡村生活中隐藏的韵律之美。
为保证音乐课堂的童趣性,志愿者老师还将动画片加入到乐理讲解课堂中,帮助孩子们理解配乐在影视作品的内涵和作用,将音乐协调之美嵌入孩子们的美学观念中。
四、趣谈历史人物,培育正确史观
历史课堂中,志愿者老师用历史人物串联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人物性格形成,帮助孩子们养成正确历史观念,为人生观念、善恶观念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当一个个历史人物从扁平到丰盈,孩子们全面立体的史学观念也就慢慢萌芽。在历史课堂中,志愿者老师与孩子们双向赋能,在帮助孩子成长的同手,志愿者老师也在与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内心有了重新的认识与塑造。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历史中的光辉人物永垂不朽,在认识历史人物时,孩子们也直面了自己的内心,以史为鉴,相信孩子们会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好。
五、中国地理之美,增强民族自信
从中国地理之美出发 ,志愿者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游览中国的名山大川,并结合郦道元的《水经注》以及《山海经》进行讲解,向孩子们灌输中国地理文化底蕴,培养中华文化自信,筑起孩子们心中的“名山大川”。
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理课堂与时政相结合,帮助孩子们与时代接轨,更好了解国际形势,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避免崇洋媚外,增强文化自信!
本次寒期支教活动,在帮助易县的孩子们拓展知识,提高动手创作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让这些支教志愿者们更加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与责任。“五彩花蕾” 支教团会继续在乡村儿童美育领域深耕,努力挖掘更多内涵丰富的课程,继续开发不同形式的趣味课程,让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到课程中,让他们的童年充满美与自信。薪火相传,点燃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