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华电
媒体华电

【河青新闻网】华电学子聚焦保定易县听松书院,探寻乡村文化复兴新路径

本网1月26日讯 文化复兴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灵魂底色,犹如灯塔指引着这一漫漫征程;而美育,则是这一灯塔上最明亮的辉光。怀揣着对乡村美育教育与文化复兴的关切与热忱,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听松文韵·筑梦乡野”实践队于1月15日在法政系史胜安老师、谭琪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听松书院,对乡村文化复兴与美育融合的新路径进行深入调研。

团队成员来到听松书院后,与书院创始人苑小伟老师展开了全方位交流。苑小伟老师带领成员们参观了书院的空间布局、设施配备,并系统介绍了听松书院的主要构成部分、机构设置以及课程活动安排等基本情况。成员们积极参观书院的陈设,参加书院文化活动并参与支教,亲身感受书院浓厚的文化氛围。

听松书院坐落于易县清西陵腹地五道河村,是一座充满故事与魅力的乡村书院。自2015年创办以来,书院创始人梅静老师和苑小伟老师始终致力于构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深耕乡村美育教育和文化复兴领域,在实现“听松乡村理想”的道路上执灯求索。2014年,书院创始人梅静老师回乡创业,注册成立公司,着手筹建听松书院。2015年5月,书院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书院建筑青瓦灰砖、以松木装饰,外观素灰,屋面反宇,尽显质朴典雅。

团队成员了解到,听松书院自2016年起开始举办公益性的文化讲堂,每月一讲,均为不同主题,涉及地域文史、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古建园林技艺、乡村发展建设等多方面内容。2023年,书院联合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开展“家山宝藏——清西陵建筑空间审美公益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共有950名易县中小学生参与。自2016年开始,梅静老师以中国经典艺术为依托,在每年寒暑假进行社区青少年托管服务,给孩子们讲授美育课程。此外,书院还成立了听松青少年合唱团,由保定退休教师安娜老师公益授课。两年来,已有40余名青少年从中受益。

2025年,听松书院举办了“小画疗心”艺术疗愈情绪站,这是艺术疗愈与乡村民俗文化的首次深度融合。书院计划定期举办类似的展览和其他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等艺术课程,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乡村艺术文化中心。

了解书院基本情况后,实践队员们迅速行动,对书院老师、周边村民、学生家长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交流。在交谈中,队员们收集到了大量的有效信息,深刻感受到周边群周对听松书院的真诚认可和殷殷期望。

书院的声乐老师安老师告诉队员们,一开始,孩子们在文艺上的表现使她对教学成果感到十分灰心;但在教学过程中,她渐渐发现,乡村的孩子们在艺术文化上其实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是缺少接触文艺的条件与氛围。看着孩子们从一开始的五音不全,到在最新一期课堂排出高难度成曲,孩子们的进步,让安老师深刻理解了梅静老师的远见卓识。安老师邀请队员们观看了孩子们的汇报合唱演出《小雅·鹿鸣》,孩子们空灵清脆的歌声萦绕耳边,看着安娜老师欣慰的眼神,队员们深受触动,真切体会到了听松书院的美育教育如何浸润这些孩子的灵魂,在他们心中种下文化之美的种子。

在与周边村民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易县发展相对落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极少人关注文化的传承问题。乡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岁月中磨蚀,缺乏传承发展的新鲜血液。此外,在交流过程中,队员们还发现,当地村民对美育教育、文化传承等问题关注度不高,也并不能实际理解听松书院所推行的美育教育对于乡村文化复兴的底层意义。对于他们而言,高中的教学资源才是最迫切的需求。当地村民表示,希望听松书院以及同类的机构能够提供一些高中学习辅导一类的内容。队员们认真记录了村民们对听松书院的建议和期望,并表示会将这些内容反馈给听松书院的负责人,积极探索开发更贴合民众实际需求的文化服务。

调研之余,队员们主动参与书院的支教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精心设计的文化课程。实践队队长还带领孩子们排练话剧,由他们亲自讲述和演绎听松书院的理想和发展之路,让孩子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书院之于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看着孩子们欢畅的笑容,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听松书院对于乡村文化教育事业的意义——在现实压力的裹挟中,听松书院犹如一方桃源,以文化的松涛洗涤孩童的心灵,为文化的赓续留存净土。团队队长许蓦严表示:“此次调研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听松书院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及发展潜力,我们将持续努力,总结书院经验,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此次实践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以美育教育促进乡村文化复兴,中国仍有着很长的路要走。队员们将会整理实践成果,总结听松书院的成功经验,形成详尽的实践报告,为其他乡村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同时,本次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仍将持续关注听松书院的后续发展以及我国乡村文化复兴的相关政策,为后续的调研充实材料。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听松乡村理想”不仅在当地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文化赓续的种子,也让实践团队的成员更深刻地认识到,青年一代应当承担起怎样的文化责任,以及如何在文化传承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图为苑小伟老师与带队老师及团队成员合影留念。王佳佳 供图

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秉持华北电力大学学子的专业素养与社会担当,继续深入研究乡村文化复兴与美育融合的新路径,让乡村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绵延不息,薪火常存。

原文链接:华电学子聚焦保定易县听松书院,探寻乡村文化复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