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华电
媒体华电

【河青新闻网】华电学子西宁行:调研赋能能源转型,科普点亮绿色乡村

本网2月10日讯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经济管理系“绿色西宁生态调研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青海省西宁市周边村庄,围绕“推动绿色发展 唱响生态之音”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由李津歌担任负责人,成员聂万庆、张玉恒、张师毓、李嘉慧、潘吴圆共同参与,通过调查研究、面对面访谈及节能科普活动,探索农村能源使用现状,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一)扎根基层调研,精准把脉能源需求

实践团队以问卷调研、实地走访和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深入湟中区多巴镇尚什加村、大通县桥头镇红河限村等6个村庄,走访300余户家庭。调研发现,西宁市农村地区能源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天然气普及率较高(约90%),但仍有部分家庭依赖煤炭取暖,冬季户均用煤量达2-6吨。团队成员结合问卷数据,分析了传统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并重点关注清洁能源推广瓶颈。在与尚什加村书记的访谈中获悉,当地正推进“煤改电”、光伏路灯等项目,但部分村民对新型能源接受度有限,亟需政策引导与技术普及。

(二)科普赋能乡村,传递绿色发展理念

为提升村民节能意识,团队策划了多场科普活动。在集市、社区设立节能知识宣讲点,通过有奖问答、互动讨论等形式,向村民普及清洁能源优势及节能技巧。活动中,团队发放印有华电标识的帆布包、圆珠笔等文创礼品。针对部分村庄语言沟通障碍,团队提前邀请当地学生担任翻译,确保信息传递精准有效。

(三)数据驱动分析,助力政策优化

实践期间,团队累计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整理出涵盖能源类型、使用成本、环境影响等维度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西宁市农村清洁能源覆盖率虽逐年提升,但生物质燃料残留问题仍较突出。结合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5100万千瓦的背景,团队提出“加强储能技术应用”“完善农村电网设施”等建议。团队成员张师毓表示:“调研不仅让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数据,更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在总结会上,队员潘吴圆感慨:“村民对清洁能源的渴望令人动容,我们将继续关注西宁绿色发展,为生态保护贡献力量。”华北电力大学始终秉承“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实践人才”的宗旨,此次西宁之行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能源转型的认知,更彰显了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担当使命的社会责任感,为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原文链接:华电学子西宁行:调研赋能能源转型,科普点亮绿色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