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华电
媒体华电

【河北共产党员网】铁血印记照征程 老兵寄语砺青春

2025年7月23日,河北省保定市一栋老式家属楼内,华北电力大学“山河印记,赤子心声”暑期社会实践队屏息凝神。当72岁老兵石志军展开1979年的战备日记,发黄的纸页上“油料满箱,弹链压膛,只待号令!”的墨迹如惊雷炸响时空——46年前草原的凛冽寒风裹着硝烟味呼啸而至。这位荣立三等功的原部队通信排长,用铿锵之声为青年学子揭开一段尘封的铁血岁月。

石志军(右一)与实践队员合影。

1977年,当石志军在党旗下宣誓时,“成为先锋队的一员”这份誓言便刻入了他的生命底色。1978年底,一级战备警报撕裂了部队的平静。石志军记忆的闸门轰然开启:钢铁洪流列阵营门,通讯器材尽数装车,枪械昼夜不离身。“是南下参与对越作战还是北上抵御苏联的进攻,单等军委的命令!”他言语铿锵如昔,“请战书与决心书雪片般飞向组织,誓师大会上,我们用生命向祖国承诺——‘杀敌报国’!”虽未亲赴前线,战火淬炼的军人血性与担当,已深烙于他及一代战友的灵魂深处。

这份铁血气质,源于十五载军旅的千锤百炼。1973年入伍到1987年转业,乌兰察布草原的机动演练、宣化实弹演习的滚滚烟尘,特别是战备时刻的枕戈待旦,铸就了他抹不去的军人烙印:“不怕艰难困苦、勇于冲锋在前、不惜流血牺牲的军人精神;敢说敢干、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石志军一字一顿,目光如炬。

石志军珍藏的三等功奖章与证书,奖章编号清晰可见,红星闪耀如初。

军功章的光芒,见证着他对初心的践行。当年入党宣誓时的光荣与自豪,化作他日常的标杆:各项工作想在先,干在前,艰难险阻冲在前。他以身作则,为战友示范,立功受奖证书上闪耀的功绩,正是对这份“先锋”本色的无声铭记。

石志军1979年荣立三等功的证书内页,部别与功绩记载清晰。

硝烟散尽,精神长存。石志军凝望新时代的繁华安宁,寄语如重锤叩击青年心扉:“你们生逢盛世,更需常怀忧患,永葆警惕。”他殷殷嘱托,年轻一代当珍惜当下,从老一辈手中稳稳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知识为刃,不负韶华,用学识报效家国。这方土地,需要你们倾力守护,用心建设!”

实践队长杨奕萱的目光落在石志军抽屉中珍藏的止血带和针线包上,那句“军人永远准备着”的低语,让她在这堂“特殊党课”中,真切触摸到了初心的滚烫重量。当边境线上曾经的硝烟散尽,化作今日朗朗书声,老兵口中那“油料加满、弹药满基数”的战备担当,早已超越战场本身,淬炼为民族血脉里奔涌不息的精神密码。

实践队员聆听石志军(左一)讲述战备经历。

老兵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座活着的纪念碑。他肩头的勋章无言述说着功勋,掌心的厚茧则烙印下千钧的“国家”二字。书柜玻璃下,一张张泛黄的立功受奖证书如星火陈列,无声映照着那一代人用生命守护的山河无恙。青年学子笔尖沙沙,记录着这份沉甸甸的传承,赤子之心在字里行间与历史同频共振——历史从未尘封,它正化作新时代长征路上指引前行的精神星图,照亮后来者的征途。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青年当以知识武装脊梁,将个人奋斗融入壮阔山河的伟业。

原文链接:铁血印记照征程 老兵寄语砺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