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网】华北电力大学:深耕能源电力办学特色,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实践育人
华北电力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聚焦服务“双碳”国家重大战略和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坚持“四个导向”,推进行业育人元素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整合拓展社会及行业育人资源,着力打造能源电力特色“大思政课”,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通互动,加快塑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生态新格局。
坚持战略导向
立德树人主动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
学校紧扣国家能源重大战略导向和能源电力行业发展需求,高位布局思想政治工作,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一是思想引领锚定“国之大者”。聚焦服务“双碳”等国家能源重大战略,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发展中的红色资源,构建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厚植能源报国情怀,主动服务“国之大者”。
二是人才培养服务行业发展需求。聚焦新时代能源电力行业转型升级需求,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师资培育、项目攻关等,引导学生时刻关注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变革,钻研能源电力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在专业学习和科技创新大课堂中深化知行合一,锤炼过硬本领。
三是思政元素融入学科专业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学科专业教育,紧跟能源发展形势完善“大电力”学科专业体系,深挖学科专业建设发展中的思政元素和行业精神,打造电力思政课程项目等,引导学生坚定行业发展自信,为国家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挺膺担当。
学校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
坚持目标导向
构建“三维五融七联动”推进落实体系
学校聚焦大课群、大课堂、大师资、大平台“四个一批”建设目标,构建“三维五融七联动”推进落实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全局联动、全要素投入的工作格局。
一是以“三维”育人目标深化价值引领。突出能源电力办学特色,从思想引领、专业教育、实践锻炼三重维度,深入推动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锤炼扎实学识,服务能源发展;了解国情民情,担当复兴重任。
二是以“五融”建设路径推动工作融通。树立系统思维、突出实践特性,突破学校、行业、社会时空局限,打通教学、实践环节,通过推动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行业资源、社会服务、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提升思政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以“七联动”项目机制强化协同推进。从课程建设、资源整合、师资队伍、育人渠道、品牌活动、数字平台、学段衔接等七个方面加强工作统筹与协同联动,以全局思维推进建设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增强能源电力特色“大思政课”建设质效。
学校邀请行业专家入校讲授能源电力专题思政课
坚持实践导向
行业特色深融“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实践性是“大思政课”的本质特征,学校深耕能源电力行业资源,贴近行业发展实践讲好能源电力特色“大思政课”。
一是深挖行业资源打造特色课程。校党委书记每年为新生讲授中国电力发展史主题“开学第一课”,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讲授能源电力专题思政课,组织校领导、思政课及专业课教师赴能源电力企业一线开展实践教学,形成“实学+实景+实悟”教学模式,在“大工程”里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能源安全、能源外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系统打造“百年电力”“现代电力工程师”等能源电力特色精品课程。
二是整合行业力量建设“大师资”。学校由12家特大型电力企业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大学理事会和教育部共建,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校友会平台以及与行业企业战略合作机制,协同行业企业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整合行业师资力量构建新时代电力思政育人共同体,邀请企业领导干部、工程师、行业模范等入校参与学生思政教育、科学研究、学科建设。
三是拓展行业渠道广建实践教学基地。与国家电网公司、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等分类共建理想信念、能源电力、文化艺术等校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校引入各类优质资源,开展百年电力发展史主题“大思政课”精品项目展等品牌活动。开发建设以杨奇逊院士科研工作室为主体的“院士小屋”等10个校内实践教学点,在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研究生工作站等建设使用中融入思政元素,打造具有能源电力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师生在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基地开展现场实践教学
坚持效果导向
打造能源电力特色“大思政课”品牌
“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旨在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培育能源电力特色实践活动。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10周年之际,学校开展“学能源革命思想 树能源报国之志”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打造“能源报国”专家讲堂、“能源报国”师生宣讲团、“沿着总书记的能源足迹”暑期职业体验活动、青春榜样先锋班等实践育人品牌,形成“学讲研行”四位一体的“能源报国”实践育人体系,师生团队拓展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在实践课堂中学以致用。
二是打造大中小学段联动的思政大课。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大思政课”育人统筹推进,依托大学科教文化资源和实验室平台,举办“艺影润心”影视思政大课堂、延安精神主题展演、“‘电’亮未来科普展示”活动、实验室开放日等,联动十余所中小学上千名师生同上革命历史大课、科技创新大课、生态文明大课。
三是强化工作凝练与品牌传播。立足电力特色凝练实践品牌,“‘三维五融七联动’能源电力特色‘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构建‘12345’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培养‘能源报国’时代新人”分别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电力思政系列课程”“能源电力特色大思政课”两次荣获人民网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典型案例,相关建设成效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学校开展“能源报国”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