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网】华电能动学院:“高校+场馆”科普教育模式既“走新”又“走心”
近日,《使命》天文科普剧入选“科技馆之城”公共服务展教示范优秀项目。该剧由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华电能动学院)团委牵头申报,携手北京天文馆及华北电力大学话剧团共同打造。
据悉,“科技馆之城”公共服务展教示范项目2023年由北京市科协发起,旨在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推动产出科技科普资源化示范引领性成果。
《使命》讲述了主人公袁梦在天文知识科普过程中遇到挫折,却仍然选择坚持,勇于承担科普传播使命的故事。该剧选择天文科普作为切入点,通过“艺术+志愿”形式,编排喜闻乐见的情景剧,穿插天文科普知识,推动原创天文科普内容的创作和传播。
华电能动学院团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科普剧项目依托学院与北京天文馆党委共建合作,积极探索实践“高校+场馆”全面合作和持续创新模式,打造更贴合青年成长所需的艺术科普平台。为提高天文综合素养,校话剧团成员走进科普教育基地进行观摩,除了深入校园活动和团日活动外,还先后受邀在北京天文馆、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基地举办的大型活动中进行演出,观众覆盖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大众。
项目组成员还受邀参与“中国科学院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大型公益科普活动,作为文艺科普志愿者进行演出;借助“线上+线下”全媒体平台,以图文推送、短视频等方式,持续扩大天文科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参演人员表示:“在《使命》展演过程中,我们投身科普志愿的使命感也在慢慢增强。”这也恰好符合“科技馆之城”示范项目凝聚力量,推动公共服务以及展览展示科普的理念。
据介绍,华电能动学院团委持续建设科普志愿服务基地,引导广大学子以场馆、讲解等志愿行动服务公众。伴随科普剧等项目的建设,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文艺科普志愿者团队、天文科普场馆志愿者服务团队。他们从摸索到实践,从自我教育到科普育人,不断凝聚着更多人了解天文、亲近科学乃至投身到科学事业当中去,在科教兴国公共服务项目中贡献着属于青年人的一份力量。近年来,华电能动学院团委相继荣获中国科学技术馆“高校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合作院校”、北京天文馆“最佳馆校共建合作基地”称号。本次作为“科技馆之城”八个结项的优秀单位之一,华电能动学院团委将继续探索科普志愿服务新模式,打造符合新时代、新青年、新需求的科普教育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