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系用一张文明公约点亮宿舍生活
本网保定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走进自动化系19舍502宿舍,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床铺整洁有序,桌面一尘不染,连公共区域的地面也打扫得一干二净,让人耳目一新。良好的宿舍环境与其张贴在门口的“宿舍文明公约”相呼应。
从公约到行动
走进自动化系宿舍区,每间宿舍门侧的文明公约海报自成风景。这张看似寻常的海报,正成为撬动院系学风建设的支点——自2023年9月实施宿舍文明公约制度以来,7间宿舍获评校级优良学风宿舍,在院系中名列前茅。“宿舍不是简单的容身之所,而是立德树人的第二课堂。”宿舍文明公约制度是自动化系为打造优良学风、舍风提出的举措。为了制定一份切合实际的公约,自动化系针对同学们曾反馈的宿舍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反复的推敲和讨论,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内容既符合实际又易于执行。“温馨小屋是我家,文明宿舍靠大家;按时归寝守纪律,作息规律谨记心......”最终形成的内容简洁明了、朗朗上口,便于同学们记忆和遵守,内容涵盖了宿舍卫生、文明用语、安全用电等多个方面,引导同学们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安全意识,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宿舍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自动化系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意识到,宿舍不仅是学习和休息的地方,更是大家共同生活、交流和成长的空间。
“宿舍文明公约不是约束,而是成长坐标。”16舍426寝室长宋怡霄说。她们根据公约内容沟通制定宿舍值日表,成员按表清扫,维护宿舍整洁。另外,还制定了宿舍专属作息表,若同学临时有事需要早起或晚睡时,会提前告知并小声进行活动,尽量不打扰其他成员休息。虽然大家进入大学不久,还没有完全适应宿舍集体生活,但是宿舍文明公约制度的推行,让她们避免了许多因生活习惯不同产生的冲突,大家秉持着“互助共进”理念,以“温暖友爱”为基调,让寝室温馨如家,成为了共同进步的温暖小集体。室友生病或身体不舒服时,其他人会借自己的笔记帮她补习课程;日常注重倾听,会相互分享生活趣事或烦恼,及时化解小矛盾;零食也会相互分享,出去玩儿也会记得给舍友带些纪念品,讲述游玩过程中的趣事......公约的落地实施,书写着六个女孩的成长诗篇。
同样成长蜕变的,还有16舍624宿舍的五个姑娘。她们根据公约内容共同商讨制定了“学习共享计划”,每晚7点到9点为宿舍共同学习时间,大家互相督促,共享学习资源,互相答疑解惑。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宿舍内3人分别被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另外两人则通过考研、出国等方式继续深造。大四备考时期,保研同学主动为考研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家自觉养成了轻声细语的习惯:交谈时压低声音,打电话主动走到走廊,手机从不外放。同时,还在宿舍设立了“心情留言板”,当备考室友遇到压力或情绪波动时,其他同学会写下鼓励的话语,为她们加油打气。这份体贴入微的默契,让二十平方米的寝室既保持着适宜的安静,又流动着温暖的关怀。最终,一人考研四川大学,目前已进入复试阶段;一人拿到了留学offer。宿舍五人都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那些闪着光的日常学习碎片,正在编织成属于她们的星辰大海。
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宿舍文明公约吹进了每一个宿舍。曾经那些不重视宿舍卫生、垃圾随意堆放、噪音干扰的现象有所改观,如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了定期打扫、保持公共区域整洁的习惯,垃圾得到了及时清理,物品摆放也变得井然有序。
文明生长的力量
为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自动化系构建起立体化支撑体系。深入学生宿舍谈心谈话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老师们利用空闲时间,深入学生宿舍,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通过谈心谈话,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宿舍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种贴近学生的举措正在自动化系的每个角落悄然发生。16舍603寝室有一名同学在大三上学期时因为手术原因请假了两个月,辅导员老师冯雪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到宿舍与同学们交流沟通,提出可以通过集体学习的方式帮助这名同学补上落下的课程。于是寝室每人负责记录一门课程的笔记,并且还为她耐心讲解笔记的内容,最终使她成功跟上了学习的进度,并在学期末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从那之后,603寝室每周会选择一个下午在寝室举行“学习研讨会”,一起交流探讨本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可能是某一门专业课上的复杂概念,也可能是关于未来考研、考公方向的规划等,彼此激励,共同奋进。宿舍长杨雯感慨道:“公约让我们懂得,所谓文明不仅是遵守规则,更要主动创造温暖。”
此外,自动化系还定期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团辅活动,涵盖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团辅活动中,同学们在轻松氛围里增进对彼此的了解。随着参与活动的次数增多,许多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往往超越了学业,扩展到了生活各个方面。这种良好的氛围对于校园生活的影响深远,既缓解学习压力、提供交流空间,又为宿舍生活注入温暖,使宿舍成为共享快乐的精神家园,同学们能够互相支持、鼓励,形成一个和谐的集体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幸福感和归属感。
在筑牢软环境的同时,安全防线建设始终是宿舍管理的重中之重。自动化系坚持通过每学期邀请公安、消防领域专家进校举办法制、消防安全讲座,开展消防演练,每周进行安全排查,定期组织安全、心理委员培训,召开宿舍安全主题班会等多措并举实现安全教育全覆盖。通过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宿舍安全的重要性,防范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每次活动后,学生也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为系里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安全隐患提供了依据,从而不断完善宿舍管理措施。
走在如今的自动化系宿舍区,文明公约带来的改变随处可见。变化不仅体现在环境的改善上,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开始主动践行公约,有人路过时顺手摆正歪斜的雨伞,有人晚归时脚步会自觉放轻......他们不再需要标语指引,习惯早已在青春里生根,沿着窗棂悄然生长。
走出宿舍楼,暮色中亮起盏盏台灯。那些贴在门上的海报不是冰冷的规训,而化作日夜相伴的成长信约。当教育以如此柔软的方式渗入生活,或许就是宿舍文明公约的最佳注脚:“宿舍不只是栖身的居所,更是青春成长的沃土。”
初审:唐烨 董佳倩
审核:王万雨 石立宁
责任编辑:陈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