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在Science杂志发表eLetter学术评论
3月20日,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级本科生汪育弘,在《Science》杂志的eLetters平台上发表题为《从拉康精神分析的角度看DeepSeek在深度思维模式中的推理路径偏差》(The Deviation of DeepSeek's Reasoning Path in Deep Thinking Mode from the Lacanian Psychoanalysis Perspective)的观点评述文章,展现了外国语学院学生跨学科研究的独特视角与创新精神。
该文章是对发表在《Science》杂志的题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earns to reason”进行的学术评论。这篇社论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达菲研究所的教授(Melanie Mitchell)撰写,探讨了大型推理模型(LRMs)在解决复杂逻辑问题上的进展与争议,提出LRM在特定领域的推理能力显著提升,但其本质是“高级模式匹配”还是“类人逻辑推理”仍无定论。针对Melanie Mitchell的观点,汪育弘在评论中指出,当前大型推理模型(LRM)的深度思维模式存在推理路径偏差问题,表现为生成链与神经网络内部逻辑的不一致性,且无法通过现有优化方法(如GRPO)完全解决。他认为,引入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尤其是符号界、实在界和想象界的三界理论,有利于从新的视角研究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推动跨学科研究。
《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世界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这篇eLetters文章通过探讨将拉康派精神分析理论置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领域,推动了人文学科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结合的尝试,体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文学科的重要意义。
学院长期以来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和跨学科思维训练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拓宽学术视野,在不同学科领域中进行探索与实践。未来,还将持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支持更多学子在学术研究中深耕细作,探索知识边界,以扎实的学术素养为学科发展注入活力。
初审:王 悦
复审:马 冬
审核:康建刚
责任编辑:陈昀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