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开展“能源报国”专家讲座系列活动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能源报国远大志向,近日,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依托能者善研教育品牌,开展“能源报国”专家讲座系列活动,激励能动学子勇担强国使命、矢志能源报国。
4月18日下午,能动学院能者善研第12期讲座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金红光院士受邀来学院,以“创新驱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主题给学院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他指出,我国正在面临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挑战,面向新领域、新赛道、新方向,急需明确能源转型的主战场、技术路线,转变能源利用发展模式,改变简单粗放型能源利用方式,摆脱高碳能源低碳转化的困境。他认为,科学有序推进“双碳”目标,核心在于能源低碳转化的科技创新和吃透低碳转化的底层原理,开拓低碳转化的原创性技术和途径,包括变革性燃烧方式、变革性煤炭低碳转化技术、太阳能低碳动力技术、多能互补的低碳能源系统等实现能源有序有效转化和利用。报告中,他通过许多阐述科学研究背后的鲜活感人的案例,鼓励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投身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伟大实践中去。
除院士专场外,学院还开设了企业专家专场。15日,国网冀北电力公司高级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振宁受邀来学院做讲座。他以“火电机组节能清洁减碳灵活性综合展望(生产者视角)”为题,从当前我国火力发电行业所面临的形势、定位和任务的转变入手,以生产一线的角度与大家交流行业内比较流行的节能、清洁生产、减碳技术、灵活性技术等热门话题,论述其各自所表达的内在含义、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当前可用技术及其发展前景等,以期能为相关科技研发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22日,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杨受邀来学院做讲座。他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国网风光储输示范基地为背景,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关于新能源规模并网技术、新能源虚拟同步机技术、新型储能与光伏技术以及构网型风光储技术的专业见解。连续两场来自企业专家的讲座从火电的节能清洁低碳转型到新能源发电示范工程的成功实践,让同学们更加明确了能源报国的努力方向和行动目标。
近期,学院还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先后邀请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顾煜炯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田华军教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孙健副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陈衡副教授等校内专家,开展了多期能源报国系列学术讲座。主题涉及“新型电力系统下火电机组健康维护与节能新技术”“双碳背景下电化学储能关键材料与前沿技术”“人工智能与超级热泵技术及工程化示范”“为什么新能源发展需要煤电?煤电和新能源如何匹配?”等多学科领域,“新技术”“新能源”“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等关键词不断彰显着系列教育活动的学术理论高度和思想引领价值。
目前,学院“能者善研”能源报国系列讲座活动已开展十余期,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开放式的组织方式,也吸引越来越多兄弟院系的学生踊跃参加。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打造“能者善研”育人品牌,通过能源报国专家讲座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初审:祁奥斌
复审:许暐玥
审核:彭军林
责任编辑:陈昀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