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校园时讯

动力工程系吴仲华 2301 班赴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开展专业实习

本网保定讯:2025年7月14日至18日,动力工程系吴仲华2301班22名学生在专业教师安光耀、闫润的带领下,赴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国投北疆电厂)、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开展专业实习。本次实习以循环经济为主线,覆盖火力发电、海水淡化、供热,新能源耦合、低碳技术研发全链条关键领域,为能源电力领域人才培养注入实践动能。

国投北疆电厂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以“发电、海水淡化、供热、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多位一体模式,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和全面的零排放,实现了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国投北疆的参观实习,首先,同学们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深入认识了安全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随后,同学们参观了循环经济展厅,了解了国投北疆电厂的发展特色、党建工作成果。同学们实地学习了海水淡化技术并品尝了淡化水。循环经济模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4.jpg

随后,同学们依次参观了汽轮机、锅炉、电气系统设备、脱硫脱硝系统、输煤系统,并在参观之后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理论学习。在电厂主控室,巨大的显示屏实时跳动着各项运行参数,学生们在技术人员的讲解下,系统了解超超临界 1000MW 机组的工作原理。参观锅炉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观察水冷壁、过热器的布置结构,直观理解水冷壁、过热器的设计逻辑,将课堂上的理论与工业实践对应起来。电气部分的学习,同学们从发电机的运行原理到高低压配电柜的操作流程、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到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深入理解了课本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习了电除尘、脱硫系统、脱硝系统技术原理,了解到烟尘、SO2、NOx等排放指标,同学们也深刻体会火电环保技术的迭代升级。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4286543197124002425&skey=@crypt_6d7bcc45_3a202bae4c80113117e366b416ffef1c&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学习中,同学们学习先进能源转化与低碳技术研发。作为能源动力领域的顶尖研究机构,这里的超临界 CO2发电循环、氢能混燃、碳捕集等技术研发,正引领能源领域的创新方向。学生们通过观察工质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结合热力学课程中的热力循环知识,理解混合燃烧、碳捕集等技术对热力发电效率提升的关键作用。在光热电站示范项目案例中,学生们了解到该技术如何实现连续稳定发电,深刻体会到前沿技术对新能源消纳的支撑作用。煤热解实验平台采用循环流化床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粉煤提油工艺系统,实现了热解与燃烧耦合,有效控制了能量和物料交换。移动床制氢实验平台基于创新的多产物顺序分离原理与甲烷蒸汽重整方法,实现 400 摄氏度条件下“净零排放”的天然气制氢突破。高速压气机试验台深入开展压气机性能与专项试验,探究高负荷压气机内部复杂流动机理,为建立高负荷压气机设计理论和方法提供依据,助力完善压气机设计体系及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等先进能源技术研发。通过聆听聂超群教授的讲座,同学们对热力学定律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有了深入的认识,通过与聂教授的讨论交流,同学们也深入理解了多门专业基础课间的关系,帮助其培养总结思考的能力。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4556635486238633729&skey=@crypt_6d7bcc45_3a202bae4c80113117e366b416ffef1c&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通过实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超超临界机组设计、多能联产系统、超临界 CO₂循环等单点知识,更建立起 “能源系统集成优化” 的系统思维。专业实习作为连接课堂理论与产业实践的桥梁,为吴仲华 2301 班的学生们打开了一扇认知能源行业的大门。正如学生们在实习日志中所写:“曾经在课本上抽象的热力循环、传热系数,如今都变成了可触摸的管道、可监测的参数、可优化的系统。” 这次实习不仅夯实了专业基础,更在学生心中埋下了 “创新驱动能源革命” 的种子,为他们未来投身能源动力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审:闫润

复审:周硕

审核:刘璐

责任编辑: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