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校园时讯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研用创”四维联动培育“双碳”领域青年先锋

编者按: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广大学生中持续推进“时代新人培育计划”。2024-2025学年,学校以“青春奋进 能源报国”主题开展时代新人培育计划,各学院认真落实学校相关工作要求,并根据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育人工作。

4f50c26effa1c4fd63b44ad3d13718fc-sz_1004161.png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青春奋进 能源报国”主题教育,以“学研用创”为引领,挖掘专业优势、构筑实践平台、优化育人模式、打破学段壁垒,着力培养新时代能源环保领域青年人才,为能源强国注入青春动能。

熔铸“双碳”使命知行合一,培养能源报国时代先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牢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殷切期望,汇聚有理论、有担当的能源报国先锋。

一是理论领航,构建绿色发展新范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自学、领学、联学、跟学为四大主要脉络,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组织“能源报国”科普团、“井冈山精神三色聚能”等主题理论宣讲团,用青言青语传播生态“好声音”。

二是组织筑基,打造协同育人主战场。前往后黑龙庙村调研实践,学习能源革命思想;开展“能源报国”主题党日活动,获校级“能源报国”十佳主题党日活动;走进北京环境监测展厅和实验室,“零距离”接触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深化专业认知并促进理论向实践的知行转化。

4edd17eb834bddc32991a28536d7fbc(1).jpg

扎根“双碳”疆场淬炼真知,聚焦能源转型镌刻实绩

学院将国情教育课堂搬到能源革命主战场,实施有理论、有担当的能源报国策略。

 一是脚步丈量,绘就能源转型“实景图”。学院“绿色低碳团队”赴北京北投生态环境有限公司调研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研讨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置方案;依托节能减排竞赛平台,针对延庆区后黑龙庙村的水安全与水污染问题,设计节水农业、水循环系统、节能民宿等低碳节水路径。

二是难题攻坚,锻造技术落地“硬实力”。本科生党支部连续第三年赴流村镇古将村,创设三相处理技术,提升洁净能力,开发阶梯自流系统,探索“三水共融”新路径,以党建引领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项目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二等奖、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优秀奖,持续推进课本知识到工程思维的跨越。

ade81759a61803e7406d1d307698650.jpg

厚植“双碳”信念薪火同辉,共育能源未来小手接力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构建“高校-中小学-社区”协同育人网络。

一是薪火课堂,播撒能源火种。通过环境实验行平台开展实践学习和跨学科交流,联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和昌平二中育知学校开展环保实践“大思政课”,邀请同学走进实验室,体验化学实验,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动能,提升教育思政引领力。

二是能源科普,打通校园传播链。在校内通过外场活动、主题讲座、演示实验等形式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主题团日活动,鼓励同学们践行低碳生活。

三是基层播种,构建绿色发展“共同体”。深入乡村社区,与清河街道怡美社区党支部的红色“1+1”共建,推出“环保常相伴,科普需先行”双碳科普;向古将村村民进行农村能源转型科普、宣教低碳环保知识。环境学院实现“青”和“红”“大”与“小”的双向奔赴,为建设低碳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ba0e28fb60244cfeee0fbc159cc974a.jpg

未来,学院将持续立足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将理论教育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通过“学研用创”四维联动构筑起能源人才培养新高地,在知行合一中锤炼学生专业本领,为推进能源强国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环境智慧与青春力量。

初审:焦扬 赵莹彤

复审:薛明磊 吴薇

审核:王集令

责任编辑:陈昀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