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人屠,立马长平
公元前293年,白起率十万秦军在伊阙(现洛阳龙门镇)打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
“恭喜将军,经此一战,诸国无人不识将军之名”,卫谟道。白起抬起坚毅的脸庞看了手下谋士说道:“非我之功也,我秦人数代之积,士卒勇猛,必将一扫六合。长久的战争,我也乏了,你先下去吧。”卫谟走出房间,回望起将军两鬓白发,心中颇为感慨。这位将军在军营,夜不寐,一刻也不停歇,不是外出观察地形,就是与一众将领推演敌情,制定谋略。战之胜非侥幸也,难怪韩、魏会败。回想将军抓住韩、魏不合,各个击破,赢得大战,可谓兵道大家。
公元前278年,白起攻楚,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秦置郢为南郡。
“卫谟,这场战斗终于结束了,破了楚,这天下只余下赵国能与我大秦抗衡,快哉!”卫谟低头不说话,看着满脸风霜的将军,耳边又传来刚才士兵议论之声:真是天佑我大秦,白起将军真可谓战神,用几万军队就打败了楚国大军,真是勇猛。那是白起将军神机妙算,带领我们突入楚国腹地,直接惊吓了楚国,又筑渠掘提,引水灌城,一举歼灭楚军。大家说的都对,将军身先士卒,有勇有谋,能在他手下当兵,那是我们的荣幸,我几个同乡都想到将军手下来呢,我们可要认真训练,英勇杀敌不负将军威名。……听着这些士卒的话语,卫谟喜忧参半。喜的是为将者深得军心,为兵士爱戴,领军必能如臂使指。且此次大战将军功劳盛大,再现了十四年前伊阙大战时的场景:“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挡未尝不破!”,诸国谁能不惧。可士卒哪知,功盖天下,长久必受大王猜忌,会出祸事的。可望着白起脸上的喜悦之情,他知道自己不能在此刻说这些煞风景的话。“卫谟,你看这楚都神秀,楚地风光此刻才来得及看,虽是极好的,可终不如我秦都雄武。”“将军所言极是,此次将军回秦,必是一世荣光,加冠进侯,秦之军民无不鼓舞迎接”,卫谟答道。“哈哈,加冠进侯,也许吧,大丈夫于此足矣,你说门前那柳又如何了呢?”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9年),白起破楚有功,封为武安君。
周赧王五十三年至五十五年,秦军在长平一带同赵军开战。久战不胜的赵王以赵括代廉颇为将,秦国则暗中换上白起为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长平之战的胜利。此战赵括身死,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坑杀。白起自此一战后,诸国闻之色变。望着这位下令屠杀四十万降卒的将军,卫谟心里也不再平静,此战虽大获全胜,但确是血腥至极。将军的声誉达到了顶峰,却也下降到了低谷,连手下的士兵看到他也是面有惧色。忠于国而失了仁,为了秦国的安稳不得不举起屠刀。
北风烈,草木萧萧,远山飞鸟投林,柳枝已枯黄。长平之战后,秦再攻赵,秦昭王听信丞相范雎之言,派使者赐剑白起,令其自杀。“卫谟,这一天终是到了,长平之战我坑杀四十万降卒,于心有愧,但并不悔。为将者,当为国灭绝任何可能存在的威胁,我这一生未曾一败,当过平民,也当过武安君,盛极,衰极,如天上的云终将是要散的。你也走吧,不要再回来了。”卫谟踏着寒风,走出军营,不曾回头,因为那个人已不在,自己活着也没了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