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春
对于看惯了常绿植被的人,温带地区的春天就像一场规模盛大的复活,冬天里掉落大部分枝叶的树木和销声匿迹的草木如同死去一般,沐浴在来自上天所赐的光照下获得重生。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而希望常常是整个宇宙运行的幕后推动者。我们希望有一天能战胜雾霾,重现蓝天,直到这种希望扩散到每一个人的意识,离实现就不远了。我们希望能活得明白,透视遮掩,直到反复比较了不同国家、族群人们的视角,离洞悉事实就不远了。我们希望能发现未知,创造未来,直到历经无数次实验或演算的洗礼后,离发现真理就不远了。
这是一个浪漫的季节,而适度的浪漫往往是情感的催生物。下过一场不冷的却像要吞噬万物的大雪,洁净亦或肮脏的地区都被纯粹的白色覆盖,又在一个下午消散殆尽。雪中的世界悄然无息,现实建筑像童话里一样,棱角变得模模糊糊。雪后的世界纤尘不染,空气清冽,微风吹过,树枝上挂的雪花飘落,又下了一场“小雪”。玉兰花开得连成一片一片的,一阵大风扫过,空中飘飞着成群结队的粉“蝴蝶”,落在地上,积得厚厚一层,究竟“牺牲”了多少精灵数也数不清。
如果我们用春天的浪漫装饰感性的心灵,以她永不衰竭的希望武装理性的头脑,就算承蒙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季节的启示了。希望是行动的前提,在行动时经常会遇到无法逾越的“山峰”,内心难免会产生波折。如果有好的情感基础,对此次行动充满热爱,就会无视前路的凶险,甚至发现痛苦中隐含的难以体会的美,就像在满天繁星和极光下攀登结冰的瀑布,在一线战火里读家人的来信。
情感具有飘忽不定的特征,而希望往往会到一件事彻底石沉大海后才会转变。这种希望是柔软心灵背后的支撑物,是见效迅速的镇定剂。希望让我们承受短期灰暗的遭际,忍受眼前的痛苦,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但也会是最好的结局。就像爱因斯坦病床上继续工作仍未建立起的大统一理论,梵高生前难以卖出画作却不停笔。
17年春天以其特有的纯净和深邃的思想包融时间划过的每一秒痕迹,等待着你去欣赏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