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华电
媒体华电

【中国网】华电学子筑梦低碳社区:在创新实践中引领绿色未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2025年暑期,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河北省情专题调研团碳循经纬·惠织邻里实践队深入雄安新区定安社区和保定市莲池区茗畅园社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低碳社区建设专题调研活动。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为社区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专业建议。

在雄安新区定安社区,调研团队创新采用"理论+实践"的工作模式开展低碳理念宣传。团队成员精心准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讲材料。赵婧帆同学以"荷兰乌德勒支水下自行车库"为案例,通过生动讲解其设计理念和运营模式,向居民展示国际先进的低碳城市建设经验。讲解过程中,居民们对这种将自然生态与城市设施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就如何在本社区推广应用展开讨论。

宋炜奡同学则立足雄安新区发展实际,提出"共享单车+光伏充电"的创新方案。他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社区现有空间设置光伏充电桩,为共享单车提供清洁能源补给。这一方案既解决了电动单车充电难题,又减少了碳排放,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多位居民表示,这种因地制宜的低碳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为了让低碳理念更好地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调研团队特别编制了《低碳生活手册》。这本手册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表,将专业的碳排放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建议。其中"选择本地水果可减少85%运输碳排放"等贴近生活的提示,让居民们直观了解到日常选择对环境的影响。

在保定市莲池区茗畅园社区,调研团队重点关注垃圾分类设施的运行状况。通过实地考察和入户访谈,团队发现虽然社区配备了标准的垃圾分类站和智能回收箱,但由于清运不及时、维护不到位等问题,这些设施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一位居民在访谈中提到:"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时大家都很积极,后来发现垃圾清运时又混在一起,积极性就慢慢消退了。"

针对这些问题,调研团队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在管理机制方面,建议设立专职的"垃圾分类督导员",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居民指导;在激励机制方面,提出推行"绿色积分"制度,居民正确分类垃圾可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座谈会上,茗畅园社区负责人表示:"这次调研让我们认识到,低碳社区建设需要系统谋划,更要注重细节落实。"社区将认真研究调研团队的建议,借鉴其他社区的好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调研团队也深刻体会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既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此次调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专业宣讲和互动交流,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针对社区实际提出的改进建议,为完善低碳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专业参考。调研团队形成的《低碳社区建设调研报告》,系统总结了两个社区的经验做法,提出了具有普遍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华北电力大学的青年学子们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他们深入社区走访调研的身影,认真记录居民意见的专注神情,反复修改完善建议的严谨态度,都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这次调研活动不仅为社区低碳转型提供了专业支持,也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双碳"战略的理解,增强了服务国家发展的使命感。

原文链接:华电学子筑梦低碳社区:在创新实践中引领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