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老师】孙海峰: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
以诚恳的态度投入教学,以求索的精神致力科研,以不熄的热情鼓舞青年。孙海峰用人格影响人格,用心灵照亮心灵,以“新潮”的方式和切实的行动探索出了新的教学方式,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
是老师,也是UP主
心之所系,唯学生尔。疫情来临之初,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孙海峰初次接触线上网课,面对诸多新鲜与未知的事物,他不惧困难,而是将整个教室“搬”进了屏幕里。
“从老师的角度出发,一定要竭尽所能克服困难,不管在什么地方,没有条件就去创造条件,踏踏实实把课上好,竭尽所能把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因为疫情或者线上教学方式而降低课堂质量;同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学得进去、学得扎实。”
他与团队积极讨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时调研,决定采用课程板书教学、课后团队辅导的教学方式。在反复比对各大网络直播平台的流畅性、稳定性、存储量后,孙海峰团队最终选择在广受学生们喜爱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英文名称:bilibili,简称B站)上直播授课。为了让学生在家也有如线下的上课体验,孙海峰将家变成教室,自购黑板和粉笔,坚持手写板书。
“教学不应囿于死板的课件,还可以在一笔一划的公式推导中挖掘新的可能。” 随着线上教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他又结合手写板书的清晰严谨和PPT的便捷完整,兼而用之,不断更新课件与教学方式。
更具条理的表达和演示,也就更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在电路教学过程中,他将“MatLab”等专业分析软件引入课堂,将知识点具体化、可视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路理论的原理及构造,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述最精深的知识,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教学质量提高的背后是孙海峰不辞辛劳的付出与思考。综合外观、布局、结构等因素,思考哪些部分引入手写板书能引导同学们思路,力图做到整体和谐统一、思路清晰、自成体系。
紧随青年的思想潮流,学会主动接纳、转换思路,教育方式也应变得更加朝气蓬勃。在B站,他将授课视频作为教育资源无偿共享给他人,搭建起与校内外师生互通有无的平台。在此过程中,孙海峰也收获到一些意料之外的热烈反响,其中既有其他高校学生的赞叹和积极提问,也有相同学科领域间互通有无的交流。一方面更新理论知识,一方面贴近工程实际需求,有深有浅、有专有精,达到深入浅出、精益求精的效果。
教学内容的创新化、高效化,不仅为他未来的教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让他更进一步认识了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作为老师,在面对同学的疑问时需要有认知上的‘降维打击’和永远充沛的热情投入,才能在授人以渔时行得从容,做得踏实。”在讲述《电路理论》课程时,他不只传授专业相关知识,也不断挖掘时政热点以及科学研究中的思政元素,并在课堂上运用,提升学生思想觉悟与内在水平。“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这其实是三位一体的。” 国家需要的人才不仅有知识有能力,更要有工匠精神与严谨科学态度,这正是孙海峰的培养学生的目标。
无论是作为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还是身为教育者,他都以身作则,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传递给学生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正是孙海峰对于教学的诠释,而这份坚守同样源自传递本身。
孙海峰硕博期间的导师崔翔教授和梁贵书教授是他心中可敬的目标。“他们严谨坦然的交流风格、缜密细致的思考方式和始终如一的教学热情,时刻指引着我前行。若能将他们的教育理念传递下去并贯彻始终,那将是我此生最大的幸事。”
引航青年,未来可期
教学之外,孙海峰则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和专业领域中。
在“十四五”能源规划与“30·60”双碳目标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随着电力产业的不断发展成熟,传统燃油汽车的比例将逐步下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为电气领域带来了变革的契机。
在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国内新能源依然存在着结构失衡、创新转化不足、人才缺口较大等诸多进步空间。因此转型升级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对于电力的技术研究是我国的优势所在,而在理论研究领域,横向比较国内外发展水平,纵向理解电力能源的发展历程,不断学习吸收,坚持自主创新,再追求行业引领的道路是我国电力产业不断提升高度和深度的关键。”孙海峰说,“青年一代学生们肩负着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谈及电力电子、高压设备、光伏产业等问题时,孙海峰对国家技术的发展充满信心与热情,于他而言,“电力人想干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干成。”
站在人生的关键路口,面对繁杂的外界信息,青年大学生也许会因为看不清前进方向而产生焦虑、“摆烂”心理。对于这种现象,孙海峰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也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首先,孙海峰认为焦虑是一种正常心态,要缓解这种情绪,秘诀其实只有两个字——行动。具体来说,应该把导致焦虑的因素全部罗列出来,有条不紊地一件件完成,不要让它们成为一种负面的暗示,只有积极面对,才能正确释放焦虑。当多年后回头再看,曾经的焦虑都化为动力,曾经的努力都成为了前进路上的阶梯。
其次,对于“摆烂式”的学习,孙海峰也提出他的见解,“青年人应是朝气蓬勃、热情四射的,‘ 摆烂躺平’不可取,必须要肯干、肯行动。”孙海峰如是说,“但是,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远大理想,即使现在学习不很用功,但心中的那团火一定不会熄灭。我相信他们会努力‘摆脱冷气向上走’,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勇敢向前跑。人民日报有一句话特别好:‘你跑得慢,听到的是杂声;你跑得快,听到的是风声’,青年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活动,多与他人沟通交流思想。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另一方面,孙海峰还为面临转专业、考研和择业难题的学生提供了规划建议。作为华北电力大学的王牌专业,电气专业吸引着许多想要转到这个专业深造的学生。对此孙海峰表示,身为教师,他理解并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决定,但风物长宜放眼量,同学们更应将目光放长远,多学多看,培养前沿和国际视野,从而为自己做出最佳选择。对于未能成功转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学会泰然处之,要明白每一个专业的存在都自有道理,除电气专业外的其他新兴学科也有着巨大潜力,只要愿意深入,就必定学有所获。而对于在犹豫是否应该考研的学生来说,孙海峰认为,应提前规划好人生道路,并为人生目标制定好计划;面对新想法,要勤于实践,可能现在的一个小小灵感就会改变未来的全部人生轨迹。
在执教之余,孙海峰也会于闲暇时去钓鱼、打球。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可以放松自己,松弛有度是为了更好地前进。除此之外,在培养这些爱好时会结交很多朋友,有助于融入新的朋友圈,与圈中人交流思想,并从中获得帮助与启发。
“脚踏实地,践行职责,并将这份诚恳的态度传递给学生,这就是我的信念。”他期望同学们踏实学习,严谨做事,真诚待人。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只有拒绝躺平、树立目标、把握机遇,适当拓展视野,才能以更广阔的视野,向高精尖的方向前进。
回望来时路,孙海峰感慨万千,并寄语后辈:“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人生路漫漫,行而不辍,大家未来可期!”
脚下沾了多少泥土,才能绽放多少芬芳。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孙海峰以真心换真心,以包容容万物,鼓励、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和求知热情,始终奋进在时代的潮流之上,用属于电力人的坦荡与浪漫谱写新时代的华电篇章。
个人简介
孙海峰,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副教授,主讲《电路理论》和《电网络分析》等课程。担任《电路理论》教学团队的负责人,是国家级首批线下一流课程《电路理论》教学团队的骨干教师。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2次获得校教学比赛二等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金2项,横向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我校第三届“我身边的好老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