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电故事
华电故事

目光所至



—引子—

烛光摇曳,像是夜色里深邃的眸光。我垂眸,启卷。

“郭嘉不逝,孔明不出。”泛黄的书页上留下他娟秀的字迹——就写在这本二手《三国志》的扉页上。

郭嘉?唇齿相触的音符,很陌生。

但凡听说过《三国演义》的人,没有不知道孔明的,那可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郭嘉又是谁,敢比肩诸葛亮?

正当我准备仔细查阅时,一阵劲风撞开了门,我手中的《三国志》忽然发出令人心碎的撕裂声,书页被一片片卷起,遮蔽了我的双眼。

仿佛有人在我耳边低语着什么。

眼前,只剩下黑暗了……


—1—


好黑啊,我在哪里?

“别捂着我的眼睛了,小僮,娘到底是怎么吩咐的。”

视野忽然明亮起来,镜子里倒映出一双溪流般清澈的眼睛,眸光深深深几许。视线飘忽起来,从束起的黑发到新修的墨鬓,我看见了一个身长玉立的干净少年,明媚如春阳。

“小僮,我不是说了不用……”

“少主人,今天是您的生辰!”

“罢了,随我去拜见父亲和母亲吧。”

郭嘉,字奉孝,出生于颍川。我知道此地是三国时期最大的人才库,当时为各路英豪出谋划策的谋士,十之六七出于此地。

他今年十岁。第一次相见,仿佛已经无数遍地在看自己,因为我的魂魄就暂居在他的眼睛里。是做梦还是穿越?第二年我就已经忘记纠结这个问题了。

区区少年时,郭嘉便展露出非凡的智慧。他喜欢与长者交谈,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常使长者们自愧不如。他自信而清高,喜欢无拘无束,交友非常挑剔,只与心目中的仁人志士来往。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诚、热情,喜欢通宵达旦地饮酒畅谈。

十年如一瞬,转眼他已至弱冠,出落成了清瘦俊朗的青年,本是最难以抑制而热血激进的芳华,他却隐居了。他说:“汉末,天下必将大乱。”果然如他所言,天下纷争不绝,而他避开了世俗的烟尘,在自己的居所修身养性。只是对结交英杰与研读古书,他从不懈怠。

扶觞一盅酒,群英簇拥间。我的眼神有些迷离,原来,夜夜埋头书卷,潜心思索的他已经成长为贤士们口中的天才。

度过了风平浪静的一年,度过了拒绝风险也拒绝机遇的一年,他终于出山了——北行投袁绍。


—2—


“如今天下大乱,袁公独领风骚,郭先生又得袁公如此赏识礼遇,实在可喜可贺!”同为谋士的辛评欢喜而又羡慕地感慨道。

郭图引觞附和道:“甚是甚是!袁公实为明主,奉孝实为明智之人啊!”

眼前浮现出袁绍初见郭嘉时的情景,上等礼遇,厚禄佳室,满眼都是华光溢彩。但过了十几日,还没等我眉眼弯弯,他便开始在夜里辗转难眠,暗叹明主难遇。

似是触动了相同的回忆,他沉吟片刻,蹙眉道:“明智之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甚明白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

在袁绍最风光的时候,人人巴结,他却看出袁绍不能知人善任,于是毅然离开。高官厚禄、风光无限本是唾手可得,他却宁愿在家赋闲,即使一走便是泯然于众人的六年。


—3—


好久没有踏出幽居了,他踉跄了一步,忽然的光明令我有些恍惚。

前日,好友荀彧说:“操为明主。”

都闲了六年了,他状似无意地轻笑一声,微颤的睫毛却暴露了他的期待:“或可一试。”

十里之外,长风猎猎,旌旗飞卷。通过他的眼睛,我看见了远处行来一位身长七尺、细眼长髯的将帅——曹操。

曹操十里相迎,将郭嘉接入自己的营帐,共论天下大事。我后来才知道,这次会面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后来的“隆中对”。郭嘉比曹操小15岁,但对曹操的宏图伟志似乎了如指掌。当曹操就天下形势向他问计时,他一语道破要害,建议曹操乘袁绍攻击公孙瓒之机先消灭吕布,这样不仅能使曹军扩大实力,还可以避免以后曹袁决战时吕布从侧翼威胁曹军。

曹操又询问郭嘉,作为谋士,最关键的素质是什么?他坦然答道:“战争和下棋一样,没有一场战争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读兵法只是入门,军师的优劣在于临场应变。”

一出营帐,眼前难得地有些模糊,他慨然长叹:“真吾主也!”

因为相知,所以义无反顾。他余生的十一年,便是为主公昼夜谋划的十一年。一朝为臣子,燃心至骨枯。

论曹操十胜,袁绍十败;与荀攸共说太祖急攻,生擒吕布;劝曹操留刘备,免使天下英雄寒心;预料孙策轻而无备,临江未济;从讨谭、尚,献两全之计;兵贵神速,道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

料事如神,誉为鬼才。他甚至算到自己的生死:“南方人多畏疫,往则不复。”

建安十二年九月,郭嘉随军远征,因水土不服卧倒病榻,曹操连夜赶回,交错问疾,他却没能再见主公一面。茕茕病逝于易州,时年三十八岁。

临死前,他留下遗书,提出了关于如何平定辽东的建议,那是他一生中对曹操的最后一次献计。

为了欣赏自己的曹操的理想,他单纯到愿意把自己燃烧殆尽。含泪落笔,含笑阖目。眼前,又是一片黑暗了……


—尾声—


有一年,我乘着一本书,住进了陌生人的眼睛。目光所至,是弹指一挥间的数十载,却是苍茫历史中郭嘉短暂而光亮的一生。

你赞许吗?他的眼界,他的忠诚。你唏嘘吗?他的自矜,他的短寿。他在历史里鲜活,他在光阴里沉默。

你和我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读者。凭着一部历史,你用几天走过别人的一生。他曾认真活过,因此,目光所至,请你珍惜。

你和我与他们一样,是自己人生的作者,目光所至,皆成后人的历史……

烛光摇曳,像是夜色里深邃的眸光。我敛眸,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