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故事
不能忘却的历史
—— ——记首个国家公祭日
发布时间:2014-12-12
供稿单位 :新闻中心记者团
作者:南梦凡、张小雯、崔维锋、李竟成
There will always be those who mean to do us harm. To stop them, we risk awakening the same evil within ourselves. Our first instinct is to seek revenge when those we love are taken from us. But that’s not who we are. We are here today to rechristen the country,to honor those who lost their lives 77 year ago. And words of peace will be a call for us to remember who we once were,and who we should be again.
——致南京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可又有几个中国人感受到了彻骨的悲凉。
在图书馆的有关史料中,虽然讲述南京大屠杀的书摆了满满一书架,可绝大部分都是整洁的,全然不像其他图书有着磨糙了的封面,卷曲了的书角。如果你取下其中一本,定会看见它泛黄的书页,看见它赫然写着的“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那分明在控诉着什么。
“私念飞扬,人权踏践。宇宙两沦荡骇,生灵累岁涂炭。堪叹雅典之花枯萎,蒙古之草萎焉;江河湖海悲愤,日月星晨淡暗。”历史的沉痛教训,是我们无法企及的悲恸。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近七十年了,难道就应该成为被忘却的理由吗?因为当时幸存者的沉默、政府的无力,这页充满羞耻与恐惧、血泪与挣扎的历史被默默翻了过去。在国外没有几个人关注并了解中国这段用三十万无辜的人的鲜血书写的历史,很多全面回忆二战时期的国际畅销书对南京大屠杀只字未题,中国详细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在少数。当然,在一部分有良知有责任的人的努力下,研究南京大屠杀的组织得以成立,珍贵的当年资料也被搜集,有关书籍相继出版。他们中的人有当年的参与屠杀的士兵、美籍华人、日本学者、目睹惨案的德国人,等等等等。他们努力留住了历史,可历史终究没能留在当今人们的心里。
今天是首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南京人车辆鸣笛一分钟默哀,可这并不能让人们对南京大屠杀了解多一点。我们只知道七天三十万人,却不知道当年日本军官怎样泯灭良知的疯狂;我们只知道日本拒绝承认所犯的罪行,却不知道也有日本人因勇敢公布资料而死;我们只知道同情无辜受害的南京人民,却不知道他们在那样疯狂混乱的境况下表现出了怎样的气节与傲骨!
凝结着有历史责任感之人的心血,电视剧<<四十九日.祭>>开播了。虽然收视率不太乐观,但这终究是一个让人振奋的开始。可不止中国人民要牢记南京大屠杀,我们要让全世界人民(特别是日本右翼分子)关注并正视这段历史,因为"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我们一直等不到日本那些好战人士的迟到了70多年的一句“对不起”,我们也永远不会忘却。只要日本人不承认这段罪行,那么几十万冤灵将永远成为中日间的隔阂!这不是在表达情绪的宣泄,也不是表达自己的仇恨。而是超越了个体、家庭甚至乡土的情缘,我们所有人,共同悲痛,共同缅怀,共同铭记。
“西风晚照马鸣嘶,自古家园是弈棋。干戈夙仇源已念,玉帛杯酒赖群思。独夫路绝人间道,众志兴邦天下棋。应顺和流携浩荡,大同世界总归一。”
愿在世的人能铭记,愿已逝的人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