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尊严的座次
—— ——记首个国家公祭日
发布时间:2014-12-11
供稿单位 :创新电1301班
作者:李宗翰
“我认为,法庭座次应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略最烈,而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实属顺理成章。”
------梅汝璈
今天是我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历史不允许忘记血雨腥风的国殇。抗战胜利后,梅汝璈代表战胜国中国,在东京审判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审判时各国法官的座位顺序由来自澳大利亚的审判长提出。在得知自己作为中国的代表,被排在了对日几乎无尺寸战功的英国之后,梅汝璈以一个中国人的尊严,说出了文首的话,据理力争,改变了各国法官的排序,为自己和国家赢取了无价的尊严。
1946年9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将南京大屠杀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开庭审判。经过2年的审理,由中国亲历大屠杀的证人,以及多位当时在南京生活过、工作过的外籍教师、牧师、医生的共同作证,终于得出了“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二十万人以上”这个保守的结论,审判代表团两年的努力也和这个来之不易的认定一起,永载历史。
但历史的审判岂两年足够,民族尊严的座位又岂能任人安排?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话在和平年代也许显得离我们有些遥远。可国之尊严,我辈之气节,在任何时候,又怎能以尺寸相让呢?当今的安倍政府公然否定历史,歪曲历史,妄图改写历史,重复着当年的侵略行径,不停勾画着野心下的蓝图。不仅仅是因为对中国实力的轻视,更重要的原因是对中国人气节的蔑视。按《菊花与刀》一书中的说法:“日本人好战而祥和,黩武而好美,傲慢而尚礼,呆板而善变,驯服而倔强,忠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面对他认为比他强大的人,他会尊重并学习,就像过去的中国和近代的美国;而面对他认为不如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就像他们认为从未战胜过日本的中国,则会傲慢无礼,甚至可能施之拳脚。如果一个国家的青年仅仅在公祭日才会拾起伤痛的记忆,仅仅在历史课上才会去了解先烈的事迹,就是忘记了自尊,也不会赢得尊重。
铭记,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一种了解历史,尊重历史的责任;一种身体力行,担当尊严的责任;一种严格要求,专注敬业的责任。我们所做的一切,承担的责任,都是在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争取尊严的座次。
最后,我想引用丘吉尔说过的一句话:“那些忘记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
这句话适用于施害者,同样适用于受害者。谨以此文献给在南京大屠杀中受害的亡灵,和年轻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