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未至 岁月如诗
当代人解析“悲秋”的情绪认为,当繁茂盛夏向荒凉凛冬过度,中间地带虽然硕果累累,但预见性失落比寒冬本身更甚。人类是这样一种焦虑的生物,宝贵的经验让他认清了四季更迭,因为忧虑注定要来的漫天风雪,遂使现下的金秋也黯淡悲凉了。
经验被归到能力衡量的范畴,我开始疑心它的副作用。富豪拉里·埃里森曾在耶鲁大学嘲讽毕业生,自居在“肄业”“没有被知识定型”的身份里洋洋得意。他的演讲当然傲慢而缺乏逻辑,但或许他的创业拼搏真的少了一点必胜的经验,每一步都带着初入此境的心情。假使“没有经验”也是一种能力的话,它的最大效用就是摒弃已知后续的焦虑,在寒冬来临之前,尽情于金色的丰收。
入学一年并没有让我比初入校园的后辈自如多少,姗姗来迟的叛逆期和滚了一圈的经验让我既没有同辈那样老道,也消退了后辈的热情,像蝙蝠一样在兽类和鸟类之间两面周旋,倒挂在夜月枝头上自得其乐。年岁多到底赋予了时间线前端多少呢?罐头厂的肉糜在传送带前端先一步被灌进马口铁盒子,获得更早的编号。这盒午餐肉的味道比起后面的根本没什么差别。——人从出生起就不断融入世界,年岁模糊了他和世界的边线,如同清晰的实体附着黏液,沾上尘灰。脏脏的、旧旧的,是行走间烙下的痕迹。岁月的洗礼,会让你在人群中更老道地行事、更礼貌地嵌合,直至看不出和世界有什么界限。
年岁给人一层盔甲般的本能,渐渐在基因里表达出的长者气质迫使他拒绝但也最终不断去“泯然于世”。当世界的允许先于个人偏好的时候,人才真正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这并不是坏事,除了岁月,很难再有什么能教会人拥有耐得住平静的勇气。
秋天的丰收也许是为了让人欢庆,而不是忧虑它还没到来的逝去。又想起中学做英文阅读时的小诗: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经验是时间线上注定有的彩蛋。凛冬将至,收割机席卷过的麦地,等待拾遗的麦穗在阳光下亮得晃眼,乌鸦却没空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