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华电故事
华电故事

狸奴趣话

初春的树林浸在薄霜似的晨光里时,那抹黑白相间的、毛茸茸的身影便准时出现在石阶上了。我们唤它“警长”,不仅仅因为毛色,还因为它那优哉游哉,颇似巡逻的姿态。

春寒尚料峭,它倒十分会拣暖和去处,常蜷在寝室门口的台阶上晒太阳。乌黑油亮的毛尖儿在阳光下镀着浅金的光泽,尾巴垂下来,一晃一晃的,在地上投下流动的剪影。偶有人经过时,它便扬起脑袋,耳朵向后轻轻抖动,然后微睁开眼睛,懒洋洋地撇一眼,像是在辨认来者何人一般。

还记得开学伊始,学生们尚未把行李完全搬进寝室,它就颇有气势地到楼里巡逻起来了。我们都是爱猫的,见那一团毛绒绒的墨色迈着步子走近,便忙不迭地把自己的物件收捡起来,给它清理出一条路来,还放低了话语声,怕惊到它似的。

警长却没有我们担心的那般胆小,活像在自己家里一样,颇为自得地找了个空纸箱,纵身轻巧地一跃,便稳稳当当地卧在里面。我们也都放下手中收拾的活,围上去看着这圆圆的一团,胆大的已早早地准备好了猫条。

它可十分精乖,闻到味儿便抬起爪子,绕着人家裤脚画起“8”字,还夹着嗓子喵喵地叫着,诱得我们笑作一片。等到猫条入手,它方才安静下来,双爪按着食物,晃着脑袋大快朵颐。我们也便趁着此时空隙,去揉一揉它圆圆的脑袋,摸一把它光滑软和的皮毛。

阳光从窗外斜斜地投射进来,给周围蒙上一层老照片似的滤镜。见到此景,我的思绪渐渐飘远,蓦然间忆起陆游那句“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数百年的岁月如同长河,不舍昼夜的淌过,而文人墨客与猫的不解之缘早已结下。小猫们优雅灵动的身姿、闲适自在的情态,早已悄无声息地嵌入诗词歌赋的平仄格律里,化作诗句中的一抹悠然;融入花鸟山水的墨韵之间,成为画里的一笔丹青。直至当下,时代更迭,仍有不少莘莘学子为这可爱的小生灵倾倒。

夜里学习归来,在归寝的途中,远远见它蹲踞在林间小路上,轻巧地晃动着尾巴,身后是通明灯火,万千暖色的窗格如星罗棋盘,猫影的轮廓被拉得很长很长地投映在月色树影间,竟似一幅未干的水墨,虽没有承天寺藻荇交横的如水明月,但此情此景也足以慰藉一天学习的疲倦辛劳。

夜深了,警长依旧蹲在林间小路上,月光洒在它身上,黑白相间的毛发在夜色中格外分明。它转过头来,目光与我们短暂交汇。恍惚间,它的身影与画卷重叠,好像透过宣纸看向了我们,随即又望向远方。